在更加遙遠的地底深處,是否還會有生物存在呢?在很多神話傳說和影視作品中,「地底人」的形象屢見不鮮,例如著名的作品《地心遊記》就給我們描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地下生態系統。
地球直徑厚達12756千米,大部分生物都生活在地球的表層和大氣層之內,對於地球的直徑來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數十億年的時間中,是否有生物不斷深入地球內部,創造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生態系統呢?
首先,如果真的有生物生活在地底深處,那麼這些生物要面對很多很多問題,「缺氧」「高溫」「缺少食物」, 對於大部分生活在地表的生物,這些問題都足以致命,這些因素也導致在地下深處很難有體型較大的動物生存,昆蟲的身體結構最適合地下生存,目前科學家發現的一些生活在地下生物,大部分都是昆蟲。
科學家在距離地表3.5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種身材嬌小的蠕蟲,這些蠕蟲體長只有0.5毫米左右,卻因為生活在在地底深處,被稱為「惡魔蠕蟲」,事實證明,越接近地底深處,溫度就越高,為什麼古代人知道地底深處遍佈熔岩,並且環境惡劣呢?
蘇聯曾經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開展了一個科研項目,就是向著地底深處不斷挖掘,最深處達到了12262米,而地殼的厚度達到了17千米,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麼地殼就是雞蛋的「殼」,可惜的是以人類目前的科學能力,還不足以把這層殼鑽破。
從現在的研究來看,隨著深度的增加,不斷升高的溫度和壓力,是生命面對的最大威脅,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思考,為什麼要進入地底深處呢?原因也很簡單,地表生存壓力大,並且這種生物更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在億萬年的演變中,這些生物最終來到了地底深處。
前文提到的惡魔蠕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種蠕蟲依靠捕食微生物為生,這證明在地底深處,也存在一個不小的生態系統,雖然這種蠕蟲身材較小,對於微生物來說也是不折不扣的「捕食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無法存在蠕蟲這樣結構比較複雜的生物。
蘇聯的探測任務中,也在距離地表8000米的地方發現了單細胞生物的化石,這些證據都證明,在地底深處存在一個「黑暗的生態圈」並且有數量龐大的微生物存在,很難想象在這樣的環境下,生物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那麼這些生物的存在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物,卻承載著地球的未來,也對未來人類探索火星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些微生物和昆蟲,生活在地底的深處,地表的各種氣候變化對它們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地球上發生數次生物大絕跡,地表生態圈幾受到重大的打擊,為什麼地球生態圈可以緩慢恢復?或許就和地底深處的生物有關。
這些地底深處的生物,對於地球來說是生物絕跡後,恢復地球生態圈的關鍵,例如小行星撞擊地球,或者是長時間的氣候變化,對這些地底生物造成的影響很小,一旦環境恢復正常,再加上足夠的時間,地球還是可以恢復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
而火星曾經的環境和地球類似,也存在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如今火星失去了大氣層,並且地表的水分消失,那麼火星的地底深處,是否也會有一些微生物或者是昆蟲存在?
這些問題在未來會得到答案。你認為火星地表之下,可能存在生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