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完《書劍恩仇錄》之后,金庸更是才思泉涌,在他精心的打造之下,一部蕩氣回腸的《射雕英雄傳》就此橫空出世。
金庸在這部著作里勾勒了一個憨厚善良的男主角郭靖,他福緣深厚,屢次邂逅奇遇,最后練成了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里的奧秘武學,在高手如云的射雕時代占得了一席之地。
不過,為了凸顯主角的蛻變,射雕時代的黃藥師似乎有些浪得虛名,對于神功尚未大成的郭靖,黃藥師居然打了三百招依舊無法將其拿下。
郭靖尚未出生前,華山之巔就迎來了一群比武論劍的高手。為了爭奪《九陰真經》的歸屬,也為了驗證誰才是天下第一,江湖群雄開始了第一屆華山論劍。
歷經七天七夜的激烈角逐,來自全真教的王重陽憑借高深武功鶴立雞群,他帶走了《九陰真經》,還獲得了天下第一的殊榮。
王重陽雖然得了第一,但他卻不能碾壓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否則也不會要歷經七天七夜方能一較長短,可見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實力也是非同小可。
25年的時間猶如白駒過隙,隨著第二屆華山論劍的到來,群雄又開始相約在華山之巔比武論劍。
華山還是華山,五絕卻早已物是人非——王重陽得了《九陰真經》沒多久就駕鶴西去,而段智興也遭遇情感風波落發為僧,法號一燈大師,他也不會為了比武再一次踏出江湖。
老五絕雖然有兩位高手缺席,但郭靖作為后起之秀卻參加了這一場武學盛宴。加上華山絕頂之境又多了一位古靈精怪、巧舌如簧的黃蓉,第二屆華山論劍更顯得別開生面。
即便如此,當黃藥師和郭靖一較長短之際,黃藥師的表現卻讓人不禁起疑。
此時的郭靖雖然得了奇遇,但神功尚未大成,和黃藥師等五絕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可當黃藥師和郭靖對決之時,郭靖的表現卻出乎了眾人的意料。
原文寫道,黃藥師初時出手只用了七分勁,哪知被郭靖全力奮擊,竟然壓在下風。他心中一急,忙展開落英神劍掌法,身形飄忽,力爭先著。可是郭靖的功夫實已大非昔比,黃藥師連變十余種拳法,始終難以反先,待拆到一百余招,他倏施詭招,郭靖料不到他竟會使詐,險些被他左腳踢中,只得退開兩步,這才扳成平衡之局。
不難看出,黃藥師初時的確輕敵了,身為五絕的他料想用七成功力足可以碾壓郭靖。卻不料郭靖一上場就使出渾身解數,竟壓得黃藥師弱于下風、無法翻身。直到二人對拆了一百多招,黃藥師使出詭招,這才逼得郭靖往后退了兩步,即便如此,黃藥師依舊和郭靖斗了一個旗鼓相當。
黃藥師乃一代宗師,豈能和年輕后輩打一個平分秋色?只見黃藥師深呼一口氣,隨即招式一變,他掌影飄飄,出手快捷無倫,竟壓得郭靖喘不過氣來。
郭靖看似落于下風,拳腳上的防御卻是沒有半點破綻……正危急間,忽聽黃蓉大叫一聲:「三百!」
在隨后的一百多招里,黃藥師明顯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可郭靖依舊防御得密不透風,即便眼冒金星、口干舌燥,依舊和黃藥師打滿了整整三百招。
看到這里有些武俠迷會說了,黃藥師老了,在走下坡路了。反觀郭靖,他正值壯年,憑借堅毅不拔的韌性已是天下第一了。
這些說法是否正確?我們聽一聽郭靖自己說了什麼。
待黃蓉喊到「三百招」之際,黃藥師雖然停止了攻擊,但黃藥師的內勁極大,竟讓郭靖接連轉了十幾個圈方才定住了身子。
原文寫道,郭靖呆了一呆,向黃藥師道:「黃島主,你再出數招,我非摔倒不可。」
不難看出,郭靖的外功境界的確不容小覷,能和黃藥師拼了一個勢均力敵。但黃藥師畢竟是武林前輩,內功修為比郭靖多修煉了幾十年。因此,一旦黃藥師使出渾厚的內力,郭靖只能被其左右,在黃藥師的內勁作用下轉得頭暈目眩。
綜上來看,此時的郭靖還不是黃藥師的對手,至少內功造詣明顯不如黃藥師。不過,此后的數年里,郭靖不斷修煉《九陰真經》,竟能將降龍十八掌同九陰真經融合在一起,練到了剛柔并濟的至高境界。郭靖打出的一掌今非昔比,夾雜有13道重重疊疊的后勁。此時的郭靖儼然成了天下第一,黃藥師、洪七公、歐陽鋒再也不是他的對手了。
回過頭來再看,當時的黃藥師之所以300招拿不下郭靖也是有原因的:
1、黃藥師一開始沒出全力,僅僅用了七成功力,被一上場就使出全力的郭靖占了先機,壓制了一百多招。
2、黃藥師知道自己的寶貝女兒對郭靖情有獨鐘,對于自己的未來女婿,黃藥師即便使出了全力,也依舊沒有對郭靖痛下殺招。
否則以郭靖當時的修為,怎麼能硬接黃藥師后續的一百多招?
3、郭靖年輕力壯,練了《易筋鍛骨篇》之后,他的修為更是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這是黃藥師遲遲拿不下郭靖的原因之一,畢竟郭靖的總體實力的確非比尋常。
結論:第二屆華山論劍之時,黃藥師沒有顯露出疲軟老態之勢,他也沒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不過是郭靖進步太大,這才顯得旁人好似原地踏步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黃藥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對五行八卦、行軍打仗頗有研究。倘若他能夠和老頑童周伯通一樣,將畢生心血傾注于研究武學上,恐怕會成為25年后的新五絕之首。
各位大俠,您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