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得阿羅漢聖果的比丘,每天都到居士家中受供。
這位居士家裡養了一隻母狗,每當供養比丘之時,狗都眼睜睜地盼望,想要得到一點食物。
這位神通自在的出家人——大德比丘,知道這隻狗的心思,常捏飯糰分給狗吃。
這位比丘天天接受供養,狗也天天得到食物。
因此,狗天天都歡喜想見這位比丘,這位比丘知道狗的心意,
每天去受供時,都拿一團飯給狗吃,狗更加喜歡看見出家人。
因為歡喜恭敬比丘能消一切罪業,狗也因此脫離惡道。
一年多後,這隻狗就訣別命終,魂神投生到安息國王的王宮,成為安息國的公主。
公主出生以後,就知道自己的宿命,知道前世曾是某居士家中的母狗,比丘天天施給飯糰。
公主稟告父王和母后說:「我前世是中印度某居士家中的狗,
每天都吃大德比丘分給我的飯糰,因此看見比丘就生歡喜恭敬之心,
由于恭敬比丘,我才得以脫離狗身、生為王女。」可惜當時安息國內,並無佛寺,也無出家比丘。
一天,月氐國國王派一位使臣到安息國,安息國王看見這位使臣非常賢明,
就把公主嫁給這位使臣。公主隨丈夫到達月氐國,看見國內比丘很多,心裡非常歡喜。
公主回憶前世作狗之時,比丘每天都拿飯給它吃,因此每次看到比丘都生起歡喜心,
又因為歡喜恭敬出家人才能得到人身,而且還是一位公主。
公主心想:「我要大力供養比丘僧眾,以報答其救我脫離畜生道之大恩大德。」
當時月氐國佛教很興盛,出家比丘為數眾多,公主每天供養四五百位比丘,
並且親自料理要供養的一切食物,不讓他人代為效勞。供養諸比丘完畢後,公主親自打掃。
家中的傭人奴婢非常讚歎她,都說女主人是一位公主,來到這裡,
不但天天齋僧供養比丘,並且親自掃除清潔,真是難得一見,
我們也應該做一點功德才是。奴婢們就暗中把掃帚藏起來,不讓公主掃地。
女主人找不到掃帚,就去拿她自己當初所穿的衣服,把它捲起來當掃帚。
公主的丈夫看見公主以新衣掃地,就對她說:
「你就算再恭敬佛法,怎麼能用衣服當掃帚來掃地?未免太浪費了!」
公主對丈夫說:「我前生只是因為歡喜心,恭敬出家比丘兩年,今生才能得到這些衣服。
現在用這些衣服作掃帚,又有什麼可惜?
我前世想佈施卻什麼都沒有,只能用歡喜心恭敬比丘,種下這一善因,
今生才有福報,成為一位公主。我又沒有去做苦工,賺錢購買這些衣服。」
丈夫對公主說:「你對三寶這般恭敬,竭誠供養比丘,
我從來沒有看過比丘給你一塊錢,這些衣服都是我辛勤勞作得來呀!」
公主就向丈夫解釋前世因由:「我前世原本是一隻母狗,因為主人是佛教徒,
每天供養比丘,比丘每天都把食物分給我吃,我就以歡喜心恭敬比丘,
由于恭敬出家人的功德,才能脫離狗身,成為王家公主。今生我擁有的一切,都是比丘所賜。」
丈夫感慨不已:「你只對一位比丘生起歡喜恭敬心,
就能得到這麼大的功德福報。恭敬供養三寶,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公主丈夫本來沒有這種發心,自從聽聞公主敘述福報因緣之後,就大發佈施心,
廣種福田,從此歸依三寶,精進學佛,竭力興建佛寺,供養三寶,並且受持齋戒,發揚大乘佛法。
各種富貴人前世的種種因果
《彌勒所問經》說:錦繡滿箱卻穿著布衣,金銀滿櫃卻吃著糟糠,
可以安閒卻一定要勞筋動骨,可以快樂卻整天愁眉苦臉,這就是有福不能享。
原因是由于他前世佈施的時候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
或者因為別人的勸告而勉強佈施,或者佈施以後馬上又後悔。
住宅簡陋的人卻常住別人的豪宅,飲食粗糙的人卻常吃別人的山珍海味,
這就是能享受卻無自主權。
因為他前世自己不能佈施,只知道勸別人佈施,或者見別人佈施而隨喜讚歎。
《業報差別經》說:如果眾生因為別人規勸而佈施,佈施後又後悔,以這樣的因緣,他來生先富後窮。
又有眾生因別人的規勸而少量佈施,佈施後歡喜,他來生先貧後富。
如果請僧人到家裡來,使僧人疲勞奔走之後才就食,那麼後世雖能得到富貴,但一定要從勞苦中獲得。
如果送齋食到寺院,使僧人安然受供,那麼他將來享福的時候就無需勞苦,一切所需都會自然豐足。
如果眾生以前曾經佈施,但沒有遇到殊勝的福田(供佛、印經、齋僧,
使佛法廣泛傳播,使更多的人知道佈施等善法),他所得的果報就會微劣,隨得隨盡。
又因為養成了佈施的習慣,所以雖然處于貧窮狀況,也樂于佈施。
如果眾生遇善知識後暫行佈施,又正巧遇到殊勝的福田,
那麼,他來世的生活所需就一應俱全。
但因為以前沒有養成佈施的習慣,所以今世雖然富貴卻很吝嗇。
《菩薩本行經》說:如果眾生不能以至誠心、恭敬心、歡喜心佈施,
或者佈施的時候貢高自大,或者受施者是個相信邪見、顛倒是非的人,
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種,下種雖多,所收很少。
如果以歡喜心、恭敬心、清淨心佈施,施而不望報,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薩、
聖僧,這就好像在良田播種,下種雖少,所收卻很多。
《般若經》說:如果佈施的時候不發心成佛救度一切眾生,那麼所得到的福報就會很少。
如果佈施的時候能夠回向無上菩提,發心救度十方眾生,
那麼雖然佈施的不多,但所獲得的福報就會無量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