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有一個在江湖上稍有名氣的人,第一個出場,但卻很快就不知所蹤,人們都很好奇他去了哪里,而且此人與林沖有著相似的經歷,為何沒有像林沖一樣上了梁山呢?
這個人就是王進,想必很多人還記得《水滸傳》里的這個角色,是不是一直在納悶,為什麼只有他出現的虎頭蛇尾,本以為是個大人物,卻草草收場神秘失蹤,他的結局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聊王進。
先來說下王進和林沖之間不同尋常的一個地方,王進在得罪高俅前,跟林沖一樣也是北宋京城的禁軍教頭,在逃難的時候還在史家莊教了史進十八般武藝,看見王進的本事不比林沖差,那為什麼沒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呢?再者王進既然懂得十八般武藝,并且半年時間就能讓史進這個徒弟學得精熟,按理說這樣的人才不安排的上梁山實在是可惜,而且讓一個人才開頭暖個場感覺實在是多余。
不過這都是以前的想法。
現在如果縱觀整個水滸傳后會發現,王進這個神秘人物才是全劇的關鍵,也是水滸傳開篇的一個引子,更是整個梁山的縮影。我們看完水滸傳會發現,整個水滸里的爭斗自始至終都是體制內和體制外,以及奸佞與忠善的對立,而像98版《水滸傳》里開篇高俅和王進的過節不就是這種對立的縮影嗎。
高俅在當了殿帥府太尉后,就是體制內不可動搖的奸佞之人,王進因為看不慣高俅欺負弱小,被逼逃離后成為體制外的忠善之輩。
所以第一集青年高俅和王進之間的過節,就是一個引子,是為了交代之后梁山好漢都是被當朝奸佞之臣逼得落草,從奸惡與忠善的對立,演變為一場宏大的朝廷與江湖的對立。
為了應和這個引子,與王進相似的悲劇人物林沖就上場了,林沖同樣是被高俅誣陷,在自家娘子受到侮辱后為了保全整個家族,屢屢示好也無法挽回落罪的結局,最后依然是被逼上梁山,從體制內的忠善變成江湖上的忠善之輩,開始與朝廷與高俅勢不兩立。
其實這里也能理解為何比林沖還厲害的王進沒有綽號了,因為王進代表的并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梁山整個與朝廷對抗的江湖,所以沒法給他綽號。
至于為什麼說王進代表的是整個梁山,從王進收史進這個徒弟也能看得出來。在梁山上英雄豪杰不少,不論是馬上還是馬下的武將都個頂個得厲害,但是即使再厲害的人,都只有一樣趁手的兵器,而王進教給史進的是十八般武藝,這十八般武藝包括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杈。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十八般武藝是不是涵蓋了梁山眾好漢所有人的武器?而這也說明了,王進同樣是被高俅逼走的,為什麼沒有上梁山的原因。
然后我們再來說下王進的結局,這跟梁山的結局也很是相似。
在98版《水滸傳》中王進在知道高俅當了殿帥府太尉后,就稱病沒去參拜,王進本意是不想跟高俅起沖突的,想各自安好求個和睦,只可惜高俅記仇當眾杖則王進,并且有一次性除掉的想法,有人勸和下才暫時放過王進,等王進回家后細想下就能明白,高俅這等奸佞小人是不甘心就此放過自己的,于是就連夜帶著老娘逃走了,這跟眾好漢被逼上梁山是一樣的情形。
雖然梁山好漢說起來名聲響當當,但是歸根結底都知道是落草為寇,如果在官家人和草寇中選擇,誰都會想選擇當官家人,所以才會在宋江接受詔安時,只有寥寥數人堅決反對,其他人大都默不作聲地附和了。
然而詔安就能得到善終嗎?
王進的名字也已經暗示了梁山的最終命運,王進不就是「亡盡」的意思嗎?當時宋朝體制內部已經渾濁不堪,當朝皇帝不理朝政,高俅蔡京等奸佞小人作祟,凡是忠善之輩,尤其是跟他們有過節的忠善之輩,都將在暗算中悄然消亡,不論是像王進一樣逃脫還是像宋江一樣熱臉貼冷屁股,結局都是一樣的。
其實王進此人在歷史上也有原型,其結局跟大部分梁山好漢的結局一樣,都是倒在沙場的。
歷史上的王進是北宋的禁軍將領,也是因為得罪了京城里的高官逃到了延安小種經略府的故人那兒守邊關,在西北領兵跟西夏部隊戰斗過,后來在太原戰役中力戰而倒。
歷史上的王進走得其所,而《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卻是在替朝廷出力時,倒在自己人之手,委實憋屈。所以如此看來,只要有小人當道,再忠善之輩如果不懂權謀,依然是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