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情,柳永寫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秦觀則寫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蘇軾寫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而這些詩詞用來形容《神雕俠侶》中那楊過與小龍女的故事再合適不過。
但比起蘇軾寫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楊過與小龍女的命運其實更坎坷,他們足足分別了十六年之久,而且最終還是因為楊過萬念俱灰后的跳崖之舉,二人才得以在絕情谷底重逢,所謂「有情人終成眷屬」,就是這樣吧。
(小龍女劇照)
不過龍楊二人的結局雖是相對圓滿的,但他們重逢之時也有一些耐人尋味的小插曲,比如那絕情谷底茅草屋里的那件孩童衣衫,金庸寫這麼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信息是為了表達什麼?
楊過游過了那絕情谷底的寒潭之后,映入眼簾的便是小龍女隱居了十六年的地方,那茅草屋中的布置都如同當年的古墓墓室一樣,只是一件童衫格外惹眼。
原著道:「但見室右有榻,是他幼時練功的寒玉床;室中凌空拉著一條長繩,是他師父小龍女睡臥所用;窗前小小一幾,是他讀數寫字之處。室左立著一個粗糙木櫥,拉開櫥門,見櫥中放著幾件樹皮結成的兒童衣衫,正是從前在古墓時小龍女為自己所縫制的模樣。他自進室中,撫摸床幾,早已淚珠盈眶,這時再也忍耐不住,眼淚撲簌簌地滾下衣衫。」
這是何意?
有人說這是因為「絕情谷底的女子是小龍女的女兒」,那童衫自然就是小龍女為自己的孩子所織,而筆者對此只想說兩個字,扯淡。
(小龍女小時候的劇照)
咱就問一個問題,絕情谷底的女子若是小龍女的女兒,她見到楊過該是什麼態度?哪怕小龍女對所謂的「女兒」提及過楊過,她也始終沒見過楊過,后來如何會與楊過一同出谷去參與襄陽大戰?
所以金庸提到這件童衫自然不是這個意思,小龍女雖然曾遭了尹志平的毒手,但她內心仍是冰清玉潔,而且也從來沒有什麼孩子。
谷底的那女子一定是小龍女本人無誤,書中也解釋了她是如何通過寒潭抑制體內的劇毒,又通過吃蜂蜜、白魚活下來。
但說來奇怪,二人重逢之時,楊過的情緒是激動萬分,痛哭流涕,而小龍女卻顯得異常淡定。
你且看小龍女在重逢之后對楊過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又是怎樣的語氣?
原著道:「忽覺得一只柔軟的手輕輕撫著他頭髮,柔聲問道:‘過兒,什麼事不痛快了?’這聲調語氣,撫摸他頭髮的模樣,便和從前小龍女安慰他一般。」
這哪里像是一個期盼與自己夫君重逢的女子該有的樣子?那望夫石的故事中的女子盼望自己的夫君歸來,直接化作了一尊石像,那是何等刻骨銘心的思念?
而小龍女對楊過的態度卻顯得過于冷淡了,哪怕是面對一個多年未見的老友,也不該如此。
接著書中又提到這麼一句:「過了良久,楊過放聲大哭,嗚嗚咽咽地道:‘龍兒,你容貌一點也沒有變,我卻老了。’小龍女端目凝視,說道:‘不是老了,是我的過兒長大了。’」
小龍女幾乎沒有主動想表達的東西,都是楊過一直在說,小龍女也只是回應他的各種問題而已。
小龍女為何會是這般態度?不妨結合原著中的其他劇情來看。
小龍女和楊過后來經歷的種種悲劇都是因當年尹志平犯下的罪行而起,如果當年尹志平沒有將毒手伸向小龍女,那小龍女就不會誤會楊過,她就不會與公孫止走到一起,她和楊過也不會中那情花毒,繼而被迫分別十六年之久。
(全真教道士劇照)
可以說尹志平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惡人,但他比金庸筆下任何一個惡人都更遭人恨,至少筆者始終是無法原諒這個角色的。
但比起憤憤不平的讀者,那件事情的受害者小龍女卻似乎是原諒了尹志平。
當年她在尹志平和趙志敬爭吵時便已經得知了真相,可她并沒有直接殺死尹志平。
而到了重陽宮中,她嘴上雖說要殺尹志平,卻又遲遲沒有下手,當尹志平為她擋下金輪法王的攻擊后,她甚至對楊過說過這麼一番話。
原著道:「小龍女向他凝望片刻,見他道袍上鮮血淋漓,臉上全無血色,不由得萬念俱灰,顫聲道:‘過兒,我那日給歐陽鋒點中穴道,動彈不得,清白為此人玷污,縱然傷愈,也不能跟你成婚了。但他……但他舍命救我,你也別再難為他。總之,是我命苦。’」
小龍女為什麼能原諒這毀了她清白的惡道?這與她對楊過的態度又有什麼關聯?與絕情谷底的童衫又有什麼關聯?其實很簡單。
小龍女為何會愛上楊過?正是因為當年尹志平蒙住了她的雙眼,對她做出不軌之事,而小龍女則誤會那人是楊過,繼而愛上了楊過。
(楊過劇照)
等于說小龍女對楊過的愛意從來都是一場誤會,當她知曉真相之后為何不殺尹志平?自然不是因為「她愛上了尹志平」這種荒謬的理由,她只是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罷了,任何一個人處在小龍女的位置,都難免腦袋一團漿糊。
對于小龍女而言,她所有的愛意都是對那晚欺負了她的那個人,若那人是楊過,她便能接受,可那人是尹志平,那愛意便消失了,只是她也不知該如何處理尹志平,后來尹志平為她付出生命,也算是贖罪了,所以她原諒了尹志平,但那份莫名其妙的愛意,卻也隨之消失了。
你問在那之后小龍女對楊過是什麼態度?那件童衫不就是答案嗎?書中寫得清清楚楚:「幾件樹皮結成的兒童衣衫,正是從前在古墓時小龍女為自己所縫制的模樣。
」
再加上小龍女與楊過重逢之后那種長輩對孩子說話般的語氣來看,此時小龍女心中的楊過又成了當年那個與她一同在古墓中生活的孩子,此時的她對楊過應該更多的是親情,你問有沒有愛情,或許有,或許沒有,以小龍女這樣冷淡的性格,能對楊過留下親情便不錯了。
(少年楊過、小龍女劇照)
而金庸此時對楊過的描述也頗具暗示的意味,原著道:「楊過到后來熱血如沸,拉著小龍女的手,奔到屋外,說道:‘龍兒,我好快活。’猛地躍起,跳到一棵大樹之上,連翻了七八個筋斗。」
翻筋斗,這不正是楊過小時候才會做的事兒嗎?金庸無疑也是在暗示二人的關系其實還是如他們在古墓中的那樣,是師徒,是親人。
楊過若知道小龍女對他的感情不是純粹的愛情,也難免會心碎吧,不過經歷了諸多磨難的他即便難過也只是一時的,他們自然會如親人一般的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