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稱得上是金庸武俠小說里的翹楚,無論是劇情、人物還是武功招式,都被金庸設定得精彩絕倫。為了精益求精,晚年的金庸還花費了一番心血改動了《天龍八部》,這就是2005年發行的新修版《天龍八部》。
看過這版著作的讀者會發現,金庸除了修補劇情漏洞之外,他還試圖將《天龍八部》和《射雕英雄傳》串聯起來。于是,蕭峰自創的降龍十八掌流傳到了射雕時代,成了洪七公、郭靖的必殺絕技。
不過段譽的六脈神劍似乎斷了傳承,他的孫子段智興依仗一陽指在華山之巔大放異彩,從此成了五絕之一的南帝。這樣看來,六脈神劍的最后一位傳人就是段譽了?恐怕未必。
眾所周知,天龍時代的武學素來有玄幻神奇之稱,那些隔空傷人、天馬行空的武功比比皆是,但最讓讀者們記憶猶新的恐怕還是六脈神劍了。
六脈神劍雖然是一本劍譜秘籍,但卻是施法者將體中內力通過六根手指激射而出的一門神功。由于六根手指長短不一、力度不均,因此射出的六脈劍氣也是風格迥異,讓對手防不勝防。
加上六脈神劍有質無形、快速迅捷,只要施法者成功祭出這門神功,往往能毀物傷人、戰無不勝。
六脈神劍不僅威力驚人,這門武功還有瀟灑飄逸、風輕云淡的特點。想想看,在別人摩拳擦掌、舞刀弄槍之際,你卻可以在彈指間擊敗對手,好一個雍容雅步、態擬神仙!因此在很多武俠游戲里,六脈神劍是大多數玩家競相爭逐的一門武學。
然而遺憾的是,六脈神劍竟然沒有傳承到后世的射雕時代。
想要在金庸架構的武俠世界里解釋六脈神劍的失傳也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金庸筆下向來有「武學退化論」的說法,隨著戰火的波及、武林的紛爭,這門由段思平創出的神功到了后輩之手,有可能已是殘缺不全。
加上后世之人無法凝聚到如此強勁渾厚的內力,六脈神劍逐漸成了一門雞肋武功,最終讓大理段氏望而卻步,轉而修煉難度較低的一陽指。
其次,金庸筆下的段譽是以歷史人物段和譽為原型的。根據段和譽的生平事跡,我們可以窺見段譽的晚年生活。
據史書記載,段和譽在治理國家上的確勵精圖治,可人無完人,晚年的段和譽被高氏皇后奪走了大權。加之諸子為了爭奪王位內爭外叛,段和譽焦頭爛額之下只得避位為僧,余生從此與青燈古佛為伴。
這樣看來,段譽心灰意冷之下,怎麼可能會將六脈神劍和其他神功傳給不肖子孫?不過這門看似斷了香火的神功,卻在《倚天屠龍記》里有著春風吹又生的跡象。
作為《射雕三部曲》的完結篇,金庸在塑造倚天主角張無忌的時候,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畢竟郭靖的憨厚善良、楊過的狂傲不羈已經深入人心,如果再涌現一位命運、性格、武功都極度相似的人物,未免會有炒冷飯的嫌疑。
在金庸的冥思苦想之下,一位放下血海深仇、永遠只記得他人好處的主角就此橫空出世。同時,張無忌也是金庸承認的最強男主角,為了救出義父謝遜,張無忌大顯神通,三次勇闖金剛伏魔圈,讓讀者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第二次闖陣之際,張無忌突然使出了一門類似于六脈神劍的武功。原文寫道,渡劫心神微亂,輕輕伸起兩指,將那枚圣火令挾住。但其時他與張無忌全神貫注地比拚內勁,哪容得這麼分心轉勁,霎時之間,他存身其內的大松樹搖晃不止,樹上松針紛紛下墮,便如半空中下了一陣急雨。張無忌一覺對方破綻大露,這乾坤大挪移心法最擅于尋瑕抵隙,他手指上五股勁氣,登時絲絲作響,疾攻過去。
片刻間【啪☆啪】有聲,渡劫那棵松樹上一根根小枝也震得落了下來。
前面文章有提到,六脈神劍是施法者將體中內力通過手指激射而出的一門武功。同時,六脈神劍還有化氣為形、隔空傷人兩大特點。
注意看,張無忌眼見三渡露出破綻,于是通過五根手指發出勁氣,力圖隔空擊敗三渡。從三渡頭上樹枝掉落的情況來看,張無忌的這門武功的確有六脈神劍化氣為形、隔空傷人兩大特點。
更有一些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張無忌早在明教密室修煉乾坤大挪移的時候,他的十根手指就隱約有冷氣射出。原文寫道,張無忌再接下去看第二層心法,依法施為,也是片刻真氣貫通,只覺十根手指之中,似乎有絲絲冷氣射出。但見其中注明:第二層心法悟性高者七年可成,次焉者十四年可成,如練至二十一年而無進展,則不可再練第三層,以防走火入魔,無可解救。
不難看出,張無忌練成乾坤大挪移第二層的時候,他手指射出的只是冷氣,而且還只是「絲絲」。
在張無忌將乾坤大挪移練到第七層的時候,他手指射出了以「股」為單位的「勁氣」,像極了段譽的六脈神劍。
原來,乾坤大挪移練到第五層后,修煉者全身的精神力氣無不指揮如意,欲發即發,欲收即收,一切全憑心意所致。待乾坤大挪移練到了第七層有一法通萬法的妙境,加上金庸筆下的武學殊途同歸,就算說張無忌是六脈神劍的傳人也不為過。
各位大俠,您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