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筆下涌現了不少以聰明伶俐著稱的主角,好比狡黠的機靈鬼韋小寶、聰慧機敏的楊過以及悟性極高的令狐沖等等。
金庸曾說過,為了避免讓人說他江郎才盡,他竭盡全力打造不一樣的劇情、角色。于是,一個憨厚又看似愚笨的角色誕生了,他就是郭靖。
在射雕初期,郭靖邂逅了江南七怪。由于江南七怪的教學方式有誤,智力尚未長開的郭靖成了他們口中的愚笨之人。
幸好郭靖遇到了全真教的馬鈺,在練了一套呼吸吐納之法后,郭靖仿佛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加上郭靖又是一個務實勤奮之人,在他的勤學苦練之下,郭靖打出的降龍十八掌非同小可,已經能和《九陰真經》融合在一起,夾雜了13道無堅不摧的后勁。
就連金庸也寫道,郭靖打出的這一掌,就連當年的洪七公也沒有如此造詣。郭靖之所以能夠脫胎換骨,除了邂逅奇遇、得了黃蓉輔助之外,郭靖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學苦練功不可沒。
正因為如此,郭靖也成了金庸筆下剛直孝義、刻苦勤奮的「代言人」。
到了神雕時代,即便郭靖將主角的位置拱手相認,但郭靖在襄陽城城頭說的那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依舊震撼了讀者,就連一向狂傲不羈的楊過也心有所動。也正是在郭靖的感染之下,楊過摒除了往日的睚眥必報,成了一位揚善除惡的神雕大俠。
到了倚天時代,楊過退隱不知去向,郭靖則帶著妻兒家眷和蒙古人死戰到底。百年之后,江湖里依舊流傳著俠之大者郭靖的傳說,就連武當派的開山鼻祖張三豐也情不自禁地說道:「
貴派創派祖師郭女俠的父親郭靖大俠,資質便十分魯鈍,可是他武功修為震爍古今,我也尚未能達到郭大俠當年的功力。」
值得一提的是,張三豐可是倚天第一高手,就算是屢次邂逅奇遇、坐擁數門曠世神功的張無忌也自愧不如。加上張三豐此時已經修煉了近百年,他為何對修煉幾十年的郭靖,發出了「尚未達到」的感嘆?
其實,張三豐之所以會說出自愧不如的言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張三豐已是仙風道骨的一代宗師,他對為國捐軀的郭大俠有著無比敬仰之情。因此,張三豐說出一番自愧不如的話來,也是一種自謙的說法,畢竟郭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確非常人所能及。
2、金庸曾在《神雕俠侶》中有這麼一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武學之道和技藝、創業一樣,若只會一味地模仿,終究還是二流之境,唯有自成一派方能達到絕頂之境。楊過正是領悟了這一點,這才躋身一流高手之列。
這樣看來,自創武學之人明顯高人一等,張三豐也不例外。張三豐不僅自創了純陽無極功,他還在百歲之后「自主研發」了太極拳和太極劍,可這麼一位開山立派的「陸地神仙」,為何覺得自己不如郭靖?
其實,郭靖也自創了一門非同小可的神功。
在《神雕俠侶》,由于武修文、武敦儒偷襲蒙古大營失手被擒,郭靖帶著心懷鬼胎的楊過闖入了蒙古的軍賬之中。
為了奪得蒙古「第一勇士」的稱號,金輪法王、尹克西、瀟湘子、尼摩星竟為了搶功勞以多欺少,他們將郭靖團團圍住,爆發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烈打斗。
金庸寫道,金輪法王比郭靖年長好幾歲,內功修為并不在郭靖之下,單單一個金輪法王就能讓郭靖分身乏術。可讓金輪法王始料未及的是,他嚴重低估了郭靖。郭靖將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融合在一起,起初威力并不顯露,可數十招過后,金輪法王和蒙古三杰頓時覺得郭靖打出的掌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不但有至剛之力還有至柔之妙。
斗到酣處,郭靖不但沒有落于下風,還能趁隙反撲、瀟灑自如。
不僅金輪法王暗暗吃驚,就連一旁伺機而動的楊過也瞠目結舌。原來,郭靖雙手不斷拍出降龍十八掌,他腳下的功夫也沒有閑著,竟踩著天罡北斗陣的陣法,身形來回穿梭在各個陣位之中,仿佛一人化作了七人,利用天罡北斗陣的威力反打金輪法王等人。
如此一來,金輪法王和蒙古三杰面對的就是七個郭靖了,他們不但沒有在忽必烈面前擊殺郭靖,尹克西甚至還被郭靖一掌擊中,當即口吐鮮血、無法翻身再戰。
綜上來看,郭靖集百家之長,巧妙地將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左右互搏之術、天罡北斗陣融合在一起,竟自創了一門威力驚人的神功。
由于這門神功實在過于匪夷所思,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郭靖僅僅在《射雕三部曲》里使用了一次。
如果單以郭靖的這門神功來評價的話,張三豐的確略遜一籌,畢竟他無法將多門絕技合而為一。
不過,金庸在后續的版本之中卻將張三豐的那句「尚未達到」刪除殆盡。金庸的舉動有兩種原因:
1、百歲張三豐都說自己不如郭靖,那麼身為最強主角的張無忌、楊過等人不更是和郭靖相去甚遠?
2、張三豐乃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此一位幾近修仙之人竟不如一個虛擬人物,的確有點說不過去。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