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傳》或許算不上是金庸筆下最精彩的一部作品,但他一定是金庸故事中傳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而其中那《九陰真經》也可謂最出圈的武功秘籍,甚至就連沒讀過金庸故事的人也多半聽過這本秘籍的名字。
《九陰真經》中所載的武功著實精妙,書中的五絕高手幾乎都曾染指過其中的武功,當年五絕高手之所以要匯聚華山,展開第一次華山論劍,絕不僅僅只是為了爭奪「天下第一」的虛名,更是為了奪得那本經書。
(五絕劇照)
不過也正因為《九陰真經》過于耀眼,同時代的另一本秘籍是被五絕小瞧了,而那本秘籍流傳到后世卻成就了三大魔頭。
射雕五絕無疑是《射雕英雄傳》時代天花板級別的存在,根據周伯通提及的回憶來看,這五人的實力應是在伯仲之間。
原文道:「那時是在寒冬歲盡,華山絕頂,大雪封山。他們五人口中談論,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個人終于拜服我師哥王重陽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王重陽雖然是天下第一,但與比東南西北四絕的差距絕不會太大,否則也不至于要斗上七天七夜了。
(周伯通劇照)
不過即便是在那次華山論劍敗給王重陽,東南西北四絕也從未放棄想要一窺《九陰真經》的想法,所以后來洪七公和段智興各學了一部分,歐陽鋒是逆練真經,黃藥師則是得到了真經本身,繼而做出了一些修改,將其改成了流傳至后世的《速成版九陰真經》。
其實從上帝視角來看,五絕對于《九陰真經》的執念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同時代明顯還有另外一本留存于世的武學寶典,那寶典中的武功也不一定弱于《九陰真經》,但那寶典似乎是被五絕小瞧了。
筆者所指正是后來在《笑傲江湖》中被提及的《葵花寶典》。
《笑傲江湖》中的武學寶典與《射雕英雄傳》有何關系?其實很簡單,金庸在諸多細節中都在力求讓各部作品之間的關聯更緊密,這一點在新修版中尤為明顯。
比如新修版《射雕英雄傳》第十二回中提到降龍十八掌是由虛竹與蕭峰改良后傳承下來的,又如《笑傲江湖》與《神雕俠侶》中都提到了獨孤求敗這個角色,毋庸置疑,它們處于同一個武俠世界觀里,基于這一前提,《葵花寶典》這本秘籍一定客觀存在于射雕時代。
根據方證大師的說法,這本秘籍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經被人創作出來了。
(方證大師劇照)
原文道:「方證道:‘至于這位前輩的姓名,已無可查考,以他這樣一位大高手,為什麼在皇宮中做太監,那更加誰也不知道了。
至于寶典中所載的武功,卻精深之極,三百余年來,始終沒一人能據書練成。百余年前,這部寶典為福建泉州少林寺下院所得。其時泉州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乃是一位大智大慧的了不起人物,依照他老人家的武功悟性,該當練成寶典上所載武功才是。’」
《射雕英雄傳》的故事發生在南宋時期,而《笑傲江湖》則是明朝中期,時代設定是對得上號的,創出這本秘籍的太監多半是北宋時期的童貫,當然,無論他是誰,至少他應該是北宋時期的人,所以南宋時期這本秘籍早已流落武林。
而五絕高手卻沒有對這秘籍表現出絲毫的興趣,是得不到嗎?還真未必,無論它是被收藏在福建莆田少林寺,還是在大內皇宮之中,五絕高手都能來去自如,比如洪七公就能隨意進出御膳房,要奪得某本秘籍,自然是輕而易舉的。
不過這本秘籍的弊端也十分明顯,那就是「欲練神功,引刀自宮」,這條件并非人人都能接受,或許正因為如此,它才沒被五絕重視,不過后世武林中卻有三大魔頭因此而崛起。
從《笑傲江湖》的劇情來看,學過《葵花寶典》的人就只有東方不敗一人而已,何來三位魔頭?答案是《辟邪劍譜》也與這《葵花寶典》一脈同宗,本質就是同一門武功,只是在招式上稍有不同而已。所以修煉過這本秘籍的人有岳不群、林平之、東方不敗三人。
(令狐沖劇照)
練成《葵花寶典》武功的人有多厲害?其實在筆者看來是絲毫不弱于修煉《九陰真經》的人的,這一點從東方不敗在黑木崖的表現就能看出來。
當時東方不敗面對的是任我行、令狐沖、向問天、上官云以及任盈盈五大高手,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何況東方不敗面對的是「十只手」,但你看他是如何碾壓對方的?
(東方不敗劇照)
原文道:「上官云拔出單刀,沖上助戰,以四敵一。斗到酣處,猛聽得上官云大叫一聲,單刀落地,一個筋斗翻了出去,雙手按住右目,這只眼睛已給東方不敗刺瞎。令狐沖見任我行和向問天二人攻勢猛迅,東方不敗已緩不出手來向自己攻擊,當下展動長劍,盡往他身上各處要害刺去。但東方不敗的身形如鬼如魅,飄忽來去,直似輕煙。令狐沖的劍尖劍鋒總是和他身子差著數寸。忽聽得向問天‘啊’的一聲叫,跟著令狐沖也‘嘿’的一聲,二人身上先后中針。」
東方不敗簡直是在戲耍那幾人,若不是任盈盈以楊蓮亭為人質,東方不敗根本不可能會敗。
試想當年五絕若是重視了這本秘籍,又何須去爭搶《九陰真經》?就不說東、南、北、中四人了,至少歐陽鋒那求勝心極強的狂人是完全有可能接受「自宮」的代價去修煉這本秘籍的,可惜沒有如果,這本秘籍在射雕時代始終是被埋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