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就連秦瓊和楊志這樣的大英雄,也難免會有潦倒落魄的一天。所以人們常用秦瓊賣馬和楊志賣刀來形容暫時陷入困境的人。秦瓊賣馬也是無奈之舉,可最后和單雄信瓦崗寨聚義,成就了一段英雄惜英雄的佳話,而楊志賣刀的結局卻不盡如人意。
楊志和秦瓊一樣,都是因為身處異地舉目無親,窮困潦倒之下不得不出賣祖傳寶刀。可是卻因為潑皮牛二的再三刁難,最后怒除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從楊志的經歷來看,他應該是《水滸傳》中最倒霉的好漢了,先是丟了花石綱,后又丟了生辰綱,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空有一身高強的武功,偏偏卻一點作用也沒發揮出來。
楊志出身將門,俗話說將門虎子,而楊志也確實習得一身了不起的武藝,曾經與林沖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他早年曾參加武舉考試,官至殿司制使官,后來為朝廷押送花石綱,卻在黃河里翻船失陷。被刺配大名府后,因武藝高強得到梁中書賞識,提拔他為管軍提轄使,讓他護送生辰綱,結果卻被吳用一伙人用蒙汗藥給迷暈了,最后丟了生辰綱。
楊志的性格也比較孤僻,他應該算是梁山唯一一個沒有朋友的好漢了,無論是在二龍山還是在梁山都無人與他玩,就算最后生病到離去都沒人問津。人們常說,性格決定人的命運,而楊志之所以落得這種結局,與他孤僻的性格有很大關系。
楊志本身一個很有責任心的人,他在押送生辰綱時就表現得非常富有責任感,可是他孤僻的性格使得他無法與士兵們和睦相處,士兵們對他也多有怨言。后來生辰綱被吳用等人劫走后,楊志感覺無顏面對梁中書,于是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遠走江湖。
而士兵們在楊志走后,反倒把責任都推在了楊志身上,聲稱是他勾結盜賊搶走了生辰綱。
楊志原本打算投奔梁山,可是卻陰差陽錯之下去了二龍山落草,還聯合魯智深除掉原寨主鄧龍,兩人一起成為了二龍山的新寨主。可是楊志的性格本身就比較孤僻,當了寨主也沒有改變這種性格,與任何人都沒有什麼交情,反倒是后來上山的武松與魯智深打得火熱,兩人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先上山的楊志卻成了孤家寡人。
常言說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梁山看似鐵板一塊,實際上也有著自己的小江湖,有著不同的小團體。待二龍山與桃花山、白虎山合并之后,隨著山上的人員越來越多,楊志不但沒有交到什麼知心朋友,反而越來越孤僻,與誰都說不到一塊去。他雖然與魯智深同為二龍山寨主,可后來二龍山一脈卻以魯智深、武松為首,他的地位反倒越來越低。
二龍山一脈加入梁山后,楊志不擅交際的缺點更加明顯,就連擅長籠絡人心的宋江都不知道如何對待楊志。雖然楊志的武藝在梁山起碼能排進前十,可他的性格太過于孤僻,導致在梁山的排名始終不高,大聚義排座次時,僅僅排在了第十七位。
后來梁山投靠朝廷后,楊志隨著梁山南征北戰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可是在征討方臘時楊志卻病倒了。而且楊志病倒之后,宋江、吳用等人也沒有派人去照顧楊志,更沒有好漢愿意主動去照顧楊志,從這點也可以看出楊志在梁山上的人緣確實不怎樣。待后來梁山在方臘手下損兵折將,就更沒人顧得上楊志了,以至于楊志最后病逝都沒有梁山好漢陪在身邊。
那麼,楊志為什麼會這麼孤僻呢?這可能和楊志的出身有很大關系。楊志是楊家將的后人,出身于北宋大名鼎鼎的將門世家,可楊志的運氣實在太背,非但沒能征戰沙場光耀門楣,反而墮落到梁山落草為寇。雖然楊志表面上與梁山好漢稱兄道弟,可心里實際上是瞧不起這些人的。而且這樣的情緒并不是只有楊志一人有,梁山的朝廷降將大多都有這種情緒,都不大瞧得起梁山好漢。
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導致宋江提出要向朝廷招安后,這些朝廷降將紛紛舉手贊同。因為在他們看來,堂堂朝廷武將落草為寇,無論怎麼看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而向朝廷招安是甩掉賊寇名聲的唯一途徑。楊志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內心還是贊同招安的,可他最終還是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年紀輕輕就病逝了。
從人物結局上來說,他還不如林沖,至少林沖病逝時身邊還有武松相伴,而楊志到最后身邊都一個人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