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最直接的原因莫過于他編出來的故事足夠精彩,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文筆極佳,再加上他對書中角色的命名以及武功招式命名都十分用心,他若沒火,反倒是怪事。
以武功招式為例,諸如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乾坤大挪移等招式都成了八零九零后在孩童時代最喜歡使用的「絕技」,就因為這些招式一聽就很酷。
但你可能有所不知,金庸筆下也有一些招式的命名顯得十分敷衍,甚至讓人一聽就覺得它是三流武功,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這八門絕技。
《射雕英雄傳》時代以五絕為尊,那五人各自身懷絕技,遇上非五絕級別的對手,幾乎都能以碾壓之勢取勝。
(歐陽鋒劇照)
其中黃藥師用的是桃花島一脈的絕技,諸如彈指神通、落英神劍掌、碧海潮生曲,聽著就十分飄逸瀟灑。
一燈大師用的是大理段氏祖傳的一陽指,中神通王重陽用的則是先天功,這二人的武功名稱既不好聽,卻也說不上難聽。
北丐洪七公最常用的是降龍十八掌,這名字一聽就十分霸氣了。
而西毒歐陽鋒的招式則是一套蛤蟆功,無論如何,這名字都與「帥氣」二字不沾邊,其實從這招式的命名再到招式的使用方式都能看出歐陽鋒絕非善類,試問哪個大俠會愿意擺出一副蛤蟆的姿態?即便楊過學過此招,后來也棄之不用了。
但毋庸置疑,蛤蟆功的威力絕對是一流的。
盡管洪七公最拿手的武功是降龍十八掌,但他老人家手中其實也有一招名稱比較難聽的武功,即打狗棒法。
(洪七公劇照)
這棒法聽著頗具侮辱性,一個習武之人苦心習武自然不會為了打狗,所以這招式的使用者是將敵人視為狗了。
當然,這也符合丐幫的立場,丐幫歷來都是中原第一幫,也是正道第一幫,打狗棒法又是歷代幫主才能修煉的絕技,自然是用來懲奸除惡,說惡人是狗,也并無不妥之處。
而歷代幫主也都證明了打狗棒法之精妙,除了是絕頂神功之外,它更是丐幫幫主的象征。
虎爪手本是武當派的絕技,而虎爪絕戶手則是俞蓮舟在虎爪手的基礎上「改良」的版本,不過就連張三豐也對這掌法不滿意。
(俞蓮舟劇照)
張三豐是這麼評價的:「蓮舟,這一十二招虎爪手,比我教給你的是厲害多了。不過你招招拿人腰眼,不論是誰受了一招,都有損陰絕嗣之虞。
難道我教你的正大光明武功還不夠,定要一出手便令人絕子絕孫麼?」
作為一個正派之人,居然創出讓人「絕戶」的殺招,著實不該,其實結合金庸筆下存在《葵花寶典》、辟邪劍法這種陰毒的武功,這絕戶手難免讓人誤解,都不知道是「絕」自己還是「絕」他人,當然,就兇狠程度而言,這招式堪稱一流殺招。
楊過與金輪法王堪稱一生的宿敵,他們有過多次交手,但多數人記住的可能只有襄陽大戰中的那次生死對決,其實二人早年間的一次對決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就因為楊過在那次對決中使出了一招讓人忍俊不禁的招式,即「刺驢劍法」。
(楊過持劍劇照)
書中是這麼說的:「楊過正色道:‘中原武功,以打狗棒法與刺驢劍術為首,我們這套劍法,就是刺驢劍術了。
’金輪法王一怔,道:‘刺驢劍術?’楊過道:‘是啊,刺禿驢的劍術。’金輪法王才知他是繞彎兒相罵,心中大怒,喝道:‘無禮小兒,終須叫你知道金輪法王的手段。’鐵輪嗆啷啷一揮,大踏步而法。」
這命名與「打狗棒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固然難聽,卻足以「攻心」,可謂「傷害性不小,侮辱性極大」。
釋迦擲象功出自尼摩星之手,其實這招式名稱的前半段還是讓它顯得有些神秘的,一聽就是佛門武功,但這后半段著實讓人想笑。
「擲象」二字從字面意思來理解自然就是將大象丟出去了,固然可以形容力量很大,但那場面難道不滑稽嗎?
不過玩笑歸玩笑,尼摩星也的確用這招給金輪法王制造了不小的麻煩,足見這招式并不差。
「刺驢劍法」是楊過在對付金輪法王時臨時想出的「特供武功」,而偷雞摸狗拳和要飯捉蛇掌也是在類似場景下的產物。
(歐陽克劇照)
當時洪七公對上歐陽克,這本就不是一場同級別高手的較量,洪七公自然是表現得輕松寫意,而歐陽克則十分吃力,在輕松將歐陽克教訓了一番之后,洪七公便說出了這麼一番話。
原著道:「歐陽克狂怒之下,見梁上人影閃動,當即飛身而起,發掌凌空向那人影擊去。陡然間只覺臉頰給人伸手摸了一下,隨即掌中多了什麼物事,彎指抓住,落地一瞧,更是惱怒,卻是兩只嚼碎了的雞爪,只聽得梁上有人哈哈大笑,說道:‘叫化子的偷雞摸狗拳怎樣?’」
其實偷雞摸狗拳和要飯捉蛇掌都是歐陽克自己用來羞辱丐幫的名稱,哪料洪七公一番操作,反倒是讓歐陽克自己丟盡了臉,著實解氣。
美女拳法出自《神雕俠侶》一書,乃古墓派神功,第一次看到這門絕技的名稱時,筆者心中跳出的想法是「金庸怎會給武功起如此敷衍的名字」?這名字一聽就是三流武功。
(楊過蒙面劇照)
后來才知道,不是金庸敷衍了,而是筆者膚淺了,所謂的美女拳法不是指「美女才能用的拳法」,而是指這套拳法的每一招都對應著一位古代美女相關的典故,比如貂蟬拜月、捧心、昭君出塞、麻姑獻壽、貴妃醉酒等,只能說這「美女拳法」這名字的確是容易讓人低估了它,楊過當年就以這套拳法對付過達爾巴。
在本文提及的八門神功中,除了「美女拳法」之外,大部分都與動物有關,以至于它們聽起來有些不那麼厲害的樣子,但金庸如此設定也是合理的,畢竟在他的武俠世界觀里,大部分的武功都是由華佗的「五禽戲」演變而來,比如當年謝遜罵歷朝歷代的前輩時,書中就有這麼一段旁白:「突然之間,謝遜罵起武林人物來,自華佗創設五禽之戲起,少林派達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給他罵得一文不值。
」
所以一門武功強大與否,還真不能只看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