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天龍八部》的時候,很容易被跌宕起伏的劇情所吸引,也會被書中玄幻神奇的神功招式所震撼。
隨著劇情不斷發展,蕭峰最終被金庸定義為一位悲劇英雄。他逼退了遼國十萬鐵騎,避免了一場血腥較量,讓遼宋兩國的百姓都逃過了一場劫難。
可悲的是,天大地大,卻沒有一席之地能容得下蕭某人。加上阿朱早就香消玉殞,蕭峰更是生無可戀,他拾起地上的斷箭,毫不猶豫就插進了自己的胸膛。
蕭峰雖然自我了結,但《天龍八部》還有兩位主角:段譽、虛竹。
相對于自盡的蕭峰,段譽、虛竹的結局就顯得比較圓滿了,一個帶著王語嫣、鐘靈、木婉清回了大理繼承王位,從此成為萬民敬仰的一國之君。另一個則在茫茫人海中與夢姑再次相逢,二人走上縹緲峰,接管靈鷲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在2005年又發行了新修版《天龍八部》。隨著這一版本的橫空出世,我們還能窺見段譽、虛竹的后續故事。
熟讀歷史的朋友會發現,段譽的原型像極了大理宣仁帝段和譽。直到翻開新修版的《天龍八部》,我們更能知道金庸的言外之意,只因金庸直接在《天龍八部》的末尾點明道:大理宣仁帝段譽。
看來,在金庸的江湖世界里,段譽就是段和譽。
原文還寫道: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其后避位為僧傳位于其子段正興。
金庸的這一句「避位為僧傳位其子」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波濤洶涌,暗藏了許多精彩故事,只因段譽是被逼退位的。
更有意思的是,段譽被迫下台的消息傳到了靈鷲宮之后,就算是虛竹也只能袖手旁觀。
蕭峰死后,原先的天龍三兄弟只剩下段譽和虛竹。雖然大理和靈鷲宮遠在天邊,但兄弟二人依舊經常書信來往,兄弟之情也更加情真意切。
對于段譽、虛竹的武功孰弱孰強,一直以來都讓武俠迷們熱論不休。
在靈鷲宮的時候,段譽和虛竹曾有過一番「對決」,原文寫道,段譽伸出手來試圖扶住虛竹,二人無意間真氣一撞,都覺對方體中內力充沛,急忙自行收斂克制。
段譽的手明明觸碰到了虛竹,但虛竹卻沒有被段譽吸走內力。與此同時,段譽也沒有被虛竹體內的真氣反震出去,而是「真氣一撞」,二人「自行收斂克制」。
這樣看來,段譽和虛竹的內力渾厚無比、互相伯仲。
然而金庸給段譽的設定是「不喜練武」,當年之所以練成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無非是被「神仙姐姐」的絕色容顏所吸引。
段譽后來成了一國之君,恐怕更是日理萬機,加上后宮又有佳麗三千,以段譽這樣的性格,定要雨露均沾一番,哪里還有時間去修煉武功、日益精進?
反觀虛竹,他出身少林,自小吃苦耐勞,不但練成了逍遙派的各門神功,還在新修版的末尾學會了蕭峰傳授的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
讓人充滿遐想的是,虛竹一上了縹緲峰就跟著梅蘭菊竹走進靈鷲宮的密室,照著石壁上的神功修煉打坐,不一會就要凌虛欲起,只是好像差了一點什麼。
隨著虛竹幾十年早晚不輟地勤學苦練,相比于逆水行舟的段譽,恐怕虛竹非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掃地僧,到了當世無敵、睥睨天下的境界。
可當聽聞段譽被逼下台之后,虛竹為何選擇無動于衷?
在天龍時代,段延慶為了爭奪王位無所不用其極,可他最后發現,即將登基為帝的段譽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即便是惡貫滿盈的他,也不由得放下手中屠刀,然后拄著拐杖飄然而去。
面對即將稱帝的親生兒子,段延慶歡喜高興都來不及,怎麼可能還會痛下狠手?
同理,逼迫段譽下台的不是別人,正是段譽之子。否則段譽即使原地踏步,武功毫無增長,憑借他的一門六脈神劍就能在大理國橫行無忌了,誰有能耐逼得了段譽退位?
史書《滇云歷年傳》云:段和譽勵精圖治且四十年之久,終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統治后期諸子內爭外叛,于是禪位出家為僧。
一個「諸子內爭外叛」,無非是段譽退位的主要原因。
古人云:虎毒不食子。連段譽本人都舍不得對諸子痛下狠手,更何況是局外人虛竹?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
虛竹的武功再高,也不可能插手到大理的內爭之中,更不可能協助段譽奪回王位。
與此同時,聽聞段譽出家,遠在靈鷲宮的虛竹也不由得惆悵失落。原來,虛竹雖然成為一宮之主,有著一呼百應的權威。可他的內心深處,依舊對皈依佛門心生向往。
綜上看來,無論是蕭峰還是段譽、虛竹,都符合《天龍八部》的「眾生皆苦、求而不得」。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