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沉浸在紅軍長征勝利喜悅中的[鄧.小.平]還不知道,遠在四川廣安的老家,他多了一個妹妹。這個妹妹,比他足足小了31歲。
[鄧.小.平]原名「鄧先圣」,四川廣安人,他的父親鄧紹昌當過團練、經過商,家境還算不錯。1920年,[鄧.小.平]赴法留學,走上革命道路,此后就沒有回過廣安老家。因此家里的一些情況,他并不太清楚。
鄧紹昌先后娶過四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張氏病逝,并沒有留下子嗣。第二任妻子就是[鄧.小.平]的母親淡氏,生下三男兩女,在1926年病逝。母親病逝時,[鄧.小.平]遠在莫斯科東方大學讀書,沒能回家奔喪。
後來鄧紹昌又娶了蕭氏,生下一子后也病逝了。于是,鄧紹昌只得娶了第四任妻子——船家女夏伯根。[鄧.小.平]最小的妹妹,就是繼母夏伯根所生,名叫鄧先群。
1936年,鄧紹昌在一次意外中去世,可憐的小女兒鄧先群當時還不滿一歲,還在襁褓之中。
丈夫去世,36歲的夏伯根悲痛萬分,但是她不能倒下。這個苦命而堅強的女人,強忍悲痛為丈夫料理,咬緊牙關,為鄧家撐起了一片天地。
[鄧.小.平]是家中長子,但是身在延安的他并不知道家中的這些變故,父親去世他也沒能回家奔喪。
鄧家失去了頂梁柱,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夏伯根的身上。
所幸她是窮苦船工人家的女兒,個性堅強,田頭家里的活計全都能干。她起早貪黑、含辛茹苦,獨自撫養6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她的維持下,鄧家總算沒有敗落下去。
雖然沒有了父親,但是在母親的庇護下,鄧先群也慢慢長大。小小年紀的她經常聽鄉親們談起一個陌生的名字——[鄧.小.平]。母親告訴鄧先群,那是她的大哥,早年留學國外,現在是共產黨。
共產黨為窮苦老百姓打江山,但是被國民黨抓住了就是殺頭的重罪。得知自己從未見過的大哥也是共產黨,鄧先群心里既驕傲又害怕。
1948年8月,華鎣山的一支游擊隊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擊。他們路過鄧家老院子的旁邊,因為其中一位傷員突然昏迷,部隊只好在附近的林子中搶救。
夏伯根得知消息,當即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毅然把游擊隊員接到自己家里,還請來醫生為傷員治傷,像親人一樣照顧游擊隊員。
13歲的鄧先群放學回到家,看見院子里有一群帶槍的人,十分害怕。母親把她拉到一旁,悄悄告訴她:「別害怕,他們都是和你大哥一樣的人。」
鄧先群當即對這些人有了敬意,不再感到害怕了。她趕緊跑進屋,放下書包就忙前忙后地幫忙,生火做飯,招待游擊隊員。
當時,[鄧.小.平]已經是共產黨赫赫有名的高級干部,鄧家院子也常被鄉長、保長派人監視。游擊隊員擔心連累鄧家,堅持要離開。
游擊隊員對夏伯根說:「大媽,你們一家本來就很簡單了,我們不能讓您老難上加難了。」夏伯根說:「家里是有難處,但是你們的人傷得這麼重,我能忍心嗎?再困難也要幫你們渡過難關啊!」
這一幕,讓年幼的鄧先群印象深刻。
後來,這些游擊隊員在鄧家母女的掩護下,養好了身體,成功逃過了敵人的追捕,回到華鎣山打游擊。
[鄧.小.平]離家之后,多年沒有音訊。作為小妹的鄧先群,只知道有這麼一個大哥,卻從未見過他的人。
直到1949年冬天,[鄧.小.平]與劉伯承、賀龍率領千軍萬馬,解放大西南。[鄧.小.平]來到重慶,擔任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先群和兩位姐姐這才從鄉親們口中得知,哥哥當了大官。
當時鄧先群才14歲,姐姐鄧先芙19歲。年底,鄧先芙從廣安來到重慶,終于見到了這個傳說中的大哥。鄧先芙回到家里,鄧先群才從姐姐帶來的照片中,見到了大哥的模樣,得知了他的事跡。
哥哥姐姐們都已經長大離家,廣安老家只剩下母親夏伯根和鄧先群兩人。1950年的春天,母女二人才和舅舅淡以興一起離開廣安老家,乘船到重慶尋親,找[鄧.小.平]。
那是鄧先群第一次見到大哥,雖然他比自己大了31歲,但卻很親切。他叮囑妹妹,新中國成立,需要大量的人才,一定要好好讀書。聽了大哥的話,鄧先群堅定地點點頭。
此后,鄧先群和母親就在重慶住了下來,一家人沒有一點隔膜,[鄧.小.平]對繼母很孝順,對妹妹也很要好。
1952年,[鄧.小.平]調任北京。他把繼母夏伯根和妹妹也接到了北京,一家人住在一起。到了首都北京,鄧先群十分高興,在北京的嶄新生活,也讓她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時間來到了1959年,鄧先群高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名牌大學哈爾濱工程學院。鄧先群求學的那幾年,正是祖國最為困難的幾年。雖是[鄧.小.平]的妹妹,她也沒得到什麼特殊照顧。
穿的都是舊衣服,吃得也不好,加上學業繁重,鄧先群甚至還在學校餓暈過去。雖然條件十分艱苦,時常餓得兩眼發暈,她還是堅持把課上完。
也正是在美麗的冰城,鄧先群與後來的丈夫栗前明相識。志同道合的兩人很快墜入愛河,成了一對讓人羨慕的戀人。
1963年11月,鄧先群大學畢業,她與栗前明也喜結良緣,在哈爾濱舉辦了婚禮。他們的結婚儀式很簡單,就是請幾個朋友吃了頓飯。
結完婚的第二天,夫妻兩人就去上班了,甚至都沒有休假。就連回北京拜訪雙方的家長和親屬,也推遲到了第二年的元旦。
元旦這天,兩家人聚在一起。[鄧.小.平]夫妻給妹妹準備的新婚禮物,也只是兩床紅綢被面和床單枕頭等用品,算是陪嫁。他們又請栗前明的父母吃了頓飯,算是替兩位新人補辦了喜酒。
妹妹的婚禮就這麼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後來[鄧.小.平]還說:「這個樣子好,以后孩子們的婚事都這麼辦。」這也成了鄧家的規矩,後來鄧先群的侄子、侄女們結婚,也是一切從簡的模式。從結婚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鄧家的家風,樸素簡單,從不搞鋪張浪費那一套。
鄧先群結婚后沒多久,就當上了母親。這個家庭先后迎來了一兒一女,夫妻倆的生活也多了幾分樂趣,當然也多了一些繁瑣。孩子尚未長大,一場席卷全國的特殊運動也把這個家庭卷了進去。
那段時間,[鄧.小.平]很快就被打倒,他的親屬也毫不例外的收到波及。作為鄧家的子女,常常要遭受一些人的白眼和謾罵,無辜的孩子們吃盡了苦頭,到了後來,孩子們甚至不敢跟母親和外婆一起出門和上街。
鄧先群夫婦被下放到了湖北的農場。臨走前,她把4歲的兒子托付給年僅11歲的女兒,心都要碎了。夫妻倆這一走,兩個孩子可咋辦啊?好在還有外婆能幫忙照顧照顧,不然一家人可真沒法了。
鄧先群來到湖北,當時她患了腎病,生活條件又不好,更談不上醫療和養病,慢慢就轉成了慢性腎病。即使這樣,她仍舊堅持到冰冷的水田里面去勞動,插秧、割稻,一樣活計都不落。
為了照顧妻子,栗前明在休息日跑了幾十公里路,為她買來紅糖和豬油。這在當時已經是難得的補品了。患難與共,夫妻倆相濡以沫,度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
那段時間,親屬都不準與[鄧.小.平]聯系。鄧先群把對哥哥的無盡思念都深深埋在心底,他們全家以巨大的忍耐和毅力,等著陰霾散去的那一天。
直到[鄧.小.平]復出,鄧先群夫婦也落實了政策,調到了第二炮兵工作。生性豁達的鄧先群,再次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1990年,鄧先群被調任到解放軍總政部群眾工作部,先后擔任過處長、副部長、部長。群眾工作千頭萬緒,鄧先群卻能條分縷析,樣樣做好。
在生活中,鄧先群則是一個熱心大姐,助人為樂。女兒回憶說:「媽媽一出去就走不動路,啰里啰嗦,又愛管閑事。」
面對女兒的「不滿」,鄧先群卻不以為然,她說:「我們都住在一個大院,擠時間的老鄰居老同事,遇到了總要打招呼,人家有事總要幫忙呢。」
雖然是[鄧.小.平]的妹妹,但是鄧先群對兒女都要求嚴格。她經常告誡一雙兒女,有什麼樣的經濟能力,就過什麼樣的人生。在物質生活上要看看淡一些,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是第一位的。
他們一家從來不搞特殊化,生活跟普通群眾沒什麼兩樣。家里面的陳設也十分簡單,客廳里就一張桌子,幾把椅子。
1988年9月,鄧先群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成為共和國不可多得的女將軍。雖然官至少將,鄧先群一生卻處處低調,從不以[鄧.小.平]的妹妹自居,更不要什麼照顧。
很長一段時間,她的同事們,包括鄰里街坊,都不知道身邊熱心又樸素的鄧先群,是[鄧.小.平]的妹妹。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名人軼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賬號@曉讀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