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媒報道,台灣佛星云大師于2023年2月5日下午圓寂,享年96歲。
聽聞消息,海峽兩岸民眾都非常痛心,那麼這位星云大師究竟是誰,為何會受到如此愛戴呢?
星云大師生前多次祈愿:「我一以貫之的心愿就是兩岸和平。我想對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星云法師1927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都縣(揚州),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云大師。
1927年8月19日(農歷七月廿二日)生于江蘇江都(在今揚州市),幼年家境貧寒。父李公諱成保,母親劉玉英。排行第三,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一弟。
外祖母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小時候就經常帶著他去寺廟看僧人做法,1931年開始隨信佛的外祖母茹素。
1937年12月中旬,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扛了兩個小被單,跟著流亡的人潮逃亡流浪。
1938年至南京尋訪行商失蹤的父親,后于棲霞山寺禮志開上人披剃出家,法名悟徹,號今覺。祖庭為宜興大覺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剃度后,即進入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
1947年,返宜興白塔山大覺寺禮祖,受命任當家。任白塔小學校長,以僧人的身份擔任老師,教授學生。星云大師在年輕時就熱衷傳道,隨緣施教。
1949年春,組織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最初在桃園縣的中壢圓光寺修行,加入慈航法師創辦的台灣佛學院為學僧。
受妙果老和尚指示,至苗栗法云寺看守山林三個月,開始寫作《無聲息的歌唱》一書。
1952年前往經濟落后的宜蘭,當時宜蘭貧窮落后,法師都不愿駐留。星云法師卻發現宜蘭人,天性純樸,與佛有緣,遂在此駐錫十數年。
在宜蘭開設文學經典班,教授《古文觀止》等經典,其第一代弟子就曾感慨說「當時是因為想學作文,才去親近師父、親近佛教的。」
星云法師自來台,深感台灣佛教教育積弱不振,決定仿照大陸名山古剎的規制,創建一座叢林道場,同時為了培育佛教人才,1965年在高雄創辦壽山佛學院。壽山佛學院后因學生人數增多,場地不敷使用。
1967年,變賣高雄佛教文化服務處房屋,購得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二十余甲山坡地開山奠基,于五月十六日破土,定名「佛光山」。
并將壽山佛學院遷回,率領弟子及學生胼手胝足拓荒建設。壽山佛學院移址佛光山,更名為「東方佛教學院」。
星云歷經50余年,致力于推動人間佛教,佛光山源頭法水流遍七大洲四大洋,于全球創建200多所寺院,信眾以百萬計。
星云法師生前孜孜致力推動兩岸交流,他曾說:「我一以貫之的心愿就是兩岸和平。我想對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1989年,星云法師率領500多人的佛教隊伍訪問大陸,以佛緣促兩岸交往。
星云曾言,自己反對「台獨」,主張兩岸和平。正因生逢亂世,對生靈涂炭與哀鴻遍野慘狀,于心有戚戚焉。
星云法師晚年致力于促進兩岸交流。2000年以來,于大陸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并捐建揚州鑒真圖書館、南京大學佛光樓。
2004年,星云法師應聘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共同出席」和平音樂祈福大會「,促進宗教交流,發揮宗教凈化社會人心之功用。
2009年3月31日,星云在中國無錫世界佛教論壇中發表「台灣沒有台灣人,台灣哪個不是中國人」。
星云法師曾在受訪說「希望達賴喇嘛面對一個中國,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星云法師情系中華,一直傾心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勉勵青年人「不光要做好人,好人之上還要做賢人、圣人、超人」,要「愛國、愛社會」。
星云法師說,過去中國人被歧視為「東亞病夫」,如今中國人才真正站起來,要以做中國人為榮,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星云法師畢生以弘法利生,他曾言「人一生活的歲數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的生命意義」
一代令人尊敬的長者溘然長逝,看淡生死,弘法利生,功德長存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