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江湖世界不僅有恩怨仇殺,還有纏綿悱惻的愛恨糾葛。加上金庸擅長將歷史事件和武俠故事相融合,在這種亦真亦假的相互輝映之下,金庸的武俠著作能夠讓讀者樂在其中、回味無窮。
眾所周知,金庸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合稱為《射雕三部曲》,這一套著作涌現了三位主角,分別是郭靖、楊過、張無忌。
三主角都身處戰火紛飛的動亂年代,他們也都在邂逅奇遇、練成神功之后率領群雄保家衛國。可相比于郭靖、楊過,張無忌卻有那麼一些格格不入之處。
要知道,郭靖和黃蓉結為夫妻之后,二人生兒育女,接連生下了郭芙、郭襄和郭破虜。即便襄陽城被忽必烈踏平,但在連載版的《倚天屠龍記》里依舊能看到郭靖的外孫:耶律淵如。
對于「耶律淵如」這個角色,金庸雖然沒有直接點明他就是郭靖的后人,但明眼人通過原文的描述仍然能夠將耶律淵如和郭靖聯系在一起。原文道,俞蓮舟見他背上負了六只布袋,心想這是丐幫中的六袋弟子,地位已算不低,如何竟干出這種卑污行徑來?何況丐幫素來行事仁義,他們幫主耶律淵如又和大師哥宋遠橋是極好的朋友,這事可真奇了。
耶律淵如和耶律齊同姓,他又是丐幫的幫主。這兩個條件顯然就是在暗示讀者,耶律淵如就是郭靖的外孫。
與此同時,楊過的后人也在后世江湖里閃亮登場。黃衫女數次飄然而至,三番五次對張無忌出手相救。對于黃衫女的身份,金庸同樣沒有明說,不過讀者們可以根據黃衫女留下的那一句「神雕俠侶、絕跡江湖」得出一個結論:黃衫女就是楊過的后人。
張無忌呢?為何金庸的著作里沒有提及張無忌的后人?
愛看武俠著作的朋友會知道,金庸的作品共有三個版本,分別是連載版、三聯版和新修版。在三個版本里,張無忌共有三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在連載版里,張無忌成了明教教主又接任了峨眉派掌門之位。或許考慮到真實的歷史事件,金庸隨后在三聯版和新修版里讓張無忌帶著趙敏退出江湖。但新修版和三聯版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張無忌無法忍受朱元璋的挑撥離間,他將教主之位傳給楊逍,自己則帶著趙敏一同前往蒙古。
在即將抵達蒙古的時候,張無忌又邂逅了周芷若。即便周芷若做了許多對不起張無忌的事情,但張無忌永遠只記得她人的好。于是二人歷經一番曖昧言語之后,整個《倚天屠龍記》就此落下了帷幕。
金庸為何安排周芷若突然出現?答案顯而易見,就連金庸本人也在《后記》中寫道,張無忌這個人缺少英雄氣概,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愛的是哪一個。因此當周芷若再一次投懷送抱之時,優柔寡斷的張無忌再一次淪陷了。
既然張無忌身邊有兩位傾國傾城的絕色美女,他本人也表示要天天和趙敏形影不離,一樣做夫妻、一樣生娃娃。可為何后世江湖里依舊沒有出現張無忌的后人?
有的人會說了,《倚天屠龍記》是《射雕三部曲》的完結篇,既然故事都完結了,當然看不到張無忌的后人。
可要知道,金庸的十五部小說都是融為一體的,好比《神雕俠侶》、《笑傲江湖》似乎和《鹿鼎記》風馬牛不相及,可金庸卻借著韋小寶身邊澄觀大師的一句話,提及了無招勝有招的獨孤求敗和令狐沖。
只要金庸愿意,他完全可以在新修版里增添一句話,將張無忌后人的情況一筆帶過,遺憾的是金庸并沒有。
根據趙敏的歷史原型來看,金庸之所以安排張無忌歸隱蒙古是有暗喻的。歷史中的朱元璋對功臣非常刻薄,先后死在朱元璋手里的官民便達到了十幾萬,有些人雖是罪有應得,然而朱元璋就是喜歡大肆株連、斬草除根。
對待舊部、功臣尚且如此,朱元璋會讓張無忌在蒙古安享晚年?
可想而知,朱元璋不是出兵埋伏退隱的張無忌等人,就是舉兵攻打蒙古,以便將張無忌、趙敏等人連根拔起。
張無忌再怎麼善良、再怎麼優柔寡斷,可一見趙敏、周芷若被朱元璋追殺,他還能忍受得了?
細看過《倚天屠龍記》的朋友應該讀過原文里的這麼一句話。張無忌在大戰三渡之時,曾使出渾身解數勇闖金剛伏魔圈。為了能夠救出義父,張無忌不知不覺使出了圣火令上的武功。原文寫道,張無忌自得圣火令后,初時照練,還不覺如何,此刻乍逢勁敵,將這路武功中的精微處盡數發揮,心靈漸受感應,突然間哈哈哈仰天三笑,聲音中竟充滿了邪惡奸詐之意。
金庸為何要將張無忌刻畫得如此邪惡?其實,掃地僧在藏經閣的一番話已經暗示了張無忌的后續故事。
掃地僧說過,武功越高之人都會遇到心魔,唯有用相應的佛法化解心中戾氣方能修習更加高深的武學。
果然,金庸也寫道,張無忌聽了謝遜朗誦佛經,心中之魔漸漸消退。不過沒了斗狠的心態,張無忌如何能打得過三渡?只聽砰一聲響,張無忌的肩頭已被渡劫用黑索抽中……
俗話說得好:把老實人逼到絕境,是一種災難。別看張無忌平日寬宏大量,只記得他人的優點。可朱元璋一再咄咄逼人,張無忌和周芷若、趙敏即將生離死別之時,他必定會再一次施展出圣火令的武功。
張無忌武功雖然很高,可終究抵不過朱元璋的百萬雄師。隨著周芷若戰死、趙敏被俘,心魔作祟的張無忌也在打斗中走火入魔而死。
如此一來,就能解釋為何唯獨張無忌沒有后人了。
各位大俠,您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