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越多越好嗎?從小到大,我們都一直知道森林是「地球衛士」,保護著地球上的環境,為人類提供新鮮空氣。
我們還呼吁所有人都參與到種樹的活動中,似乎種越多的樹,地球環境就會越好。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早在3.06億年前,地球就已經為我們解答過這個問題了。
從我們一出生起,地球上就已經遍布許多森林了,所以一直以來,我們也從來沒有去想過森林又是什麼時候出現在地球上的。
實際上,在距離今天的3.06億年前,森林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了,在地球歷史中,森林是個極其古老的存在。
當時的地球還處于石炭紀時代,地球上還沒有恐龍,更沒有人。這時候的地球完全就是陸上森林和海洋中魚類的天下
。
由此可以想象到,在當時的地球上,森林一定是遍布極廣的。且當時的陸地也還沒有被海洋分隔開來,陸地是緊密相連的。于是,森林便在這塊遼闊的大地上生長,為地球提供新鮮空氣。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當時陸地上的森林覆蓋率應該達到了95%之高。如此高的森林覆蓋率實際上和當時的地殼活動有著很深的聯系。
在石炭紀時代,當時的地殼活動是非常頻繁的,由于地質活動的活躍,所以也產生了一些超級地幔柱事件,導致原本在地下巖石圈的二氧化碳泄露,飛往大氣層。
隨著大氣層內二氧化碳密度的增加,地球的溫度也逐漸變高,森林的「呼吸」作用也開始變快。就如同被按下了加速鍵一樣,森林在地球上不斷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使得空氣內氧氣濃度變得極其高。
所以在當時的地球上,不斷發育出了森林,還出現了沼澤地帶。根據專家推測,在石炭紀森林發展的頂峰時期,地球上的氧氣濃度很可能達到了45%。
要知道,45%的氧氣濃度實際上已經是個很高的數值了。在如今我們科技如此發達且每日向大氣層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的條件下,地球上的氧氣濃度也才達到21%。相比之下,當時在石炭紀時代,氧氣濃度達到了今天的兩倍之多。
所以在高氧氣濃度的條件下,地球上的生態環境為昆蟲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溫床,由此,石炭紀時代實際上又被稱作為
「巨蟲時代」。
因為在當時高氧氣濃度的條件下,繁衍出的昆蟲能夠獲得極好的生存條件。這些昆蟲沒有天敵的制約,就開始瘋狂生長。
當時的昆蟲發展出了如巨型蜘蛛、巨型蜻蜓等史前生物。就這樣,當時的地球大陸上,基本就是兩棲動物和巨型昆蟲的天下,森林的誕生為這些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但是好景不長,地球很快就迎來了「寒冰時期」。由于地球上森林涵蓋面過于廣,導致許多二氧化碳都被樹木所吸收,這樣一來,原本作為「地球保溫器」的二氧化碳被森林所奪走,
便導致地球溫度逐步降低。
在后期發展中,地球由于溫度的變低,也出現了冰川等地質環境。另外,氣溫的驟降也使得很多原本適宜溫暖氣候的動物也遭殃了,由于不能適應寒冷的氣候,許多動物便死去了,地球變為「寒冷的地獄」。
就連森林本身,也因為氣候的降低無法存活。所以這個時期在歷史上,也被稱作為「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
在石炭紀眾多森林死亡現象之下,地球上此時也出現了新的物質,那便是「煤炭」。由于原本的巨型樹木很難被完全分解吸收,于是便經過大自然的沉積演變作用,最后在時間作用下形成了煤炭。
也正是由于地球過多的森林所造成的大量煤炭沉積和植物尸體覆蓋,也導致了后面地球「大火災」事件的蔓延。
當時的地球由于地質活動較為頻繁,所以常常會出現火山噴發的災難。此時的森林、煤炭、植物尸體,便成為這些熔巖蔓延的最好「助燃劑」。
一場大火此時便在地球上燃燒起來了,由于當時的森林覆蓋率達到95%之高,所以這場火是極難被消滅的。據專家推測,當時的這場火最起碼燒了十年之久。
燃燒的火焰將地球又變成了煉獄,由于長時間的火災燃燒,讓地球的溫度最少上升了5℃。
陸地上的生物基本被大火所消滅,海洋內的魚類生物許多也因為無法承受高溫氣候而消失殆盡。
這場有森林助推的大火,將地球上的生靈幾乎全部消滅。
待到后面火災自然熄滅后,地球才重新恢復正常。此時地球上的森林覆蓋率降低了許多,所有的生物都在重新生長,調節到最適合的生態圈模式。由此看來,原來森林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雖然森林不是越多越好的,但是森林對于地球生態的功能始終是利大于弊。而如今森林在人類的破壞下已經減少了很多,地球上的氣候也為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作為地球生物的一員,我們一定要去尋求生態平衡點,合理植樹,同時也要愛護我們的生態環境,這樣才能讓我們在地球上繼續長久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