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蕭峰自盡倒在了雁門關上,遼國十萬鐵騎也緩緩地退出了中原武林。此后,段譽帶著一群美女返回大理,他登基為帝,成了一國之君。另一邊的虛竹則牽著夢姑的手走上縹緲峰,出任了靈鷲宮下一任宮主之位。
這一部長達154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看似落下了劇終的帷幕,但金庸到了2005年仍不斷對《天龍八部》進行改動。看過新修版的武俠迷們會發現,金庸之所以對《天龍八部》進行了不小的改動,無非是為了彌補劇情漏洞,順便將《天龍八部》和《射雕英雄傳》串聯起來。
既然金庸耗費如此心血地改動著作,他為何不續寫《天龍八部》,講述段譽、虛竹之后的江湖故事?
眾所周知,金庸的武俠小說大多沿用了真實的歷史,《天龍八部》也不例外。《天龍八部》以真實的北宋末年作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宋哲宗在位期間,宋、遼、大理、西夏、吐蕃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
宋哲宗在位時間極短,他死后,由宋哲宗之弟宋徽宗出任了君王之位,而《水滸傳》的故事就是以宋徽宗的「建中靖國」作為故事背景。如果金庸非要續寫《天龍八部》,他就必須面對珠玉在前的《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問世之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于《水滸傳》流傳度極廣,108個好漢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倘若金庸強行續寫《天龍八部》,他無法避開施耐庵的經典之作。
在架構劇情上,金庸是繼續沿用施耐庵的水滸傳劇情,還是另辟蹊徑,自己再構思新故事?恐怕都不合適。
金庸的想象力天馬行空,他獨樹一幟,從他的筆下誕生了許多武林高手和神功秘籍。就連一些歷史人物到了金庸筆下,也搖身一變成了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
不過,早在《射雕三部曲》里,金庸就頻頻提及了歷史人物方臘。原文寫道,魔教中人規矩極嚴,戒食葷腥,自唐朝以來,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律,傳之已達數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對魔教除掉極嚴,武林中人也對之甚為歧視,因此魔教教徒行事隱秘,守規吃素,卻對外人假稱奉佛拜菩薩,不敢泄漏自己身份。
在金庸的設定之下,方臘不僅是武林中人,他還成了明教的教主。我們還知道,明教教主有歷代相傳的絕學乾坤大挪移,教中更是臥虎藏龍,隱伏了不少武功卓絕的江湖高手。
面對這些真實的歷史人物,金庸該如何將方臘塑造成一位坐擁乾坤大挪移的魔教教主?與此同時,膾炙人口的108個好漢該如何武俠化,也是金庸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
首先,作為《水滸傳》第一位出場的梁山好漢,魯智深有身長八尺,腰闊十圍的雄壯身材。不管是三拳除掉鎮關西,還是倒拔楊柳,都將魯智深的力大無比勾勒得淋漓盡致。
其次,除了魯智深之外,水滸傳的招牌人物還有武松。武松有景陽岡打虎、除掉西門慶、血濺鴛鴦樓等驚人壯舉。
讓我們記憶猶新的,還有豹子頭林沖。林沖的槍棒功夫已是當世一絕,有誤入白虎堂、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等精彩故事。
如何將這些家喻戶曉的名著改編為飛檐走壁、拼比內力的武俠故事?的確需要作者花費相當大的心血。難度最大的,無非就是給這些經典人物賦予獨有的武學配置,讓他們成為江湖里叱咤風云的武林高手。
1、方臘的全軍覆沒
宋江的梁山在接受了宋徽宗的招安之后,他率領好漢們踏上了征討方臘的征途。歷經一番驚心動魄的廝殺之后,梁山好漢損失慘重,也讓方臘付出了全軍覆沒的代價。
既然方臘軍團早已不復存在,明教又是如何傳承到了元朝末年,成為倚天時代能夠與六大門派分庭抗禮的大幫派?
2、郭靖的祖先
在《射雕英雄傳》的開篇,金庸以「風雪驚變」講述了郭靖的父親郭嘯天的傳奇故事。在金庸的巧妙設定之下,郭嘯天的出身背景可是非同小可,他竟是梁山泊好漢地佑星賽仁貴郭盛的后代。
可細看過《水滸傳》的讀者會發現,梁山好漢在征討方臘的時候死傷殆盡,僅有27名好漢僥幸活了下來。而郭靖的祖先郭盛在討伐方臘的時候,被一塊大石頭連人帶馬打死在烏龍嶺。
在《水滸傳》里,留給郭盛的筆墨非常之少,他甚至都沒有娶妻生子就英年早逝,這也和金庸的劇情設定前后矛盾。
綜上來看,《天龍八部》看似留有許多空白劇情,但后世江湖里的明教、方臘以及梁山108個好漢都極難駕馭。這就能解釋,金庸為何寧愿花費心血頻頻改動《天龍八部》,也不愿續寫佳作、再創輝煌了。
各位大俠,您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