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金庸的武俠小說翻拍成電影、電視劇,不斷出現在熒屏之上,可當我們再一次捧起金庸的著作翻閱,依舊能讀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百看不厭,除了他刻畫的人物生動活潑、架構的劇情天馬行空之外,他筆下的江湖世界還能和真實的歷史聯系在一起,正是在這種亦假亦真的碰撞之下,金庸的武俠著作才如此經久不衰、風靡不減。
提及明教,很多讀者都會想起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的確,作為《射雕三部曲》的完結篇,金庸在《倚天屠龍記》里花費了大量的筆墨描寫明教。
在倚天時代,明教的教主原是陽頂天。陽頂天武功極高,是倚天初期時代,僅次于張三豐之下的武林高手。同時,陽頂天也是一位雄心壯志之人。
他頂著波斯總教的壓力,硬是拒絕了總教降元的指令,非要和元朝周旋到底。
在陽頂天嘔心瀝血的執掌之下,明教也呈現出了一副蒸蒸日上的局面。然而正如作家倪匡所評價的那樣,作為一個龐大組織的負責人,陽頂天未免太為私人感情恩怨左右了。
原來,陽頂天為了修煉乾坤大挪移躲在明教的密室里參悟神功。正當陽頂天將乾坤大挪移練到緊要關頭的時候,他卻發現陽夫人和成昆在隔壁的密室里私會。
陽頂天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無法忍受的他也因為走火入魔,七竅噴血死在了密室之中。陽頂天死后,偌大的明教開始四分五裂,還在成昆的抹黑離間之下一落千丈,差一點被六大門派所殲滅。
亂世出英雄,張無忌機緣巧合之下走進了明教密室,撿到了陽頂天留下來的《乾坤大挪移》。
憑借全套版的《九陽真經》,張無忌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乾坤大挪移沖到了第七層,唯有第七層的最后幾句心法艱澀難懂,過于虛無縹緲,這才作罷。
不過,縱觀明教歷代教主,張無忌已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畢竟就連乾坤大挪移的作者都沒有將第七層心法練成。
張無忌化解了六大派和明教的恩怨之后,他被推舉成了第34代明教教主。可見,陽頂天是第33代教主,那麼明教第八代教主又是誰呢?
值得一提的是,明教可不是《倚天屠龍記》的「專屬」,它是金庸先生根據真實的「食菜事魔教」改編而來的。
原文寫道,魔教中人規矩極嚴,戒食葷腥,自唐朝以來,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
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律,傳之已達數百年。
這樣看來,明教在天龍時代也是有教主的,畢竟《天龍八部》是以北宋末年作為故事背景。
既然如此,天龍時代的明教教主又是誰呢?他為什麼在天龍時代默默無聞?
其實,根據金庸留在原文里的提示來看,天龍時代的明教教主正是第八代教主,他之所以平平無奇還不是因為《天龍八部》太過于玄幻神奇。
在新修版的《天龍八部》里,金庸特地備注了一番,大概意思就是這一本武俠小說太過于玄幻神奇,出現了大量匪夷所思的武功。相比于《射雕三部曲》的拼比內力,天龍時代的武學有隔空傷人、化氣為形的六脈神劍;吸人內力的北冥神功;返老還童、換人眼球的逍遙派神功。
金庸擔心讀者們「走火入魔」,這才在書中強調了一番:此書僅為小說家的虛妄夸張之言,千萬不可信以為真。
金庸之所以破天荒地備注一番,無非是因為《天龍八部》脫離了武俠的范疇,有點玄幻修仙的味道。而明教的第八代教主身處這個神奇魔幻的江湖世界,就算有一身神功也在段譽虛竹等人的對比之下,顯得黯然失色了。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里寫道,張無忌還未上任前,明教第八代教主可是歷代教主中武功最高的——本教歷代眾位教主之中,第八代鐘教主武功最高,據說能將‘乾坤大挪移’神功練到第五層,但便在練成的當天,走火入魔身亡,自此之后,從未有人練到過第四層。
從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知道,第八代教主姓「鐘」。帶著這個思路我們繼續在原文中尋找蛛絲馬跡,就能一窺第八代教主的真面目。
修煉《乾坤大挪移》的時候,陽頂天的臉色曾不斷變化——陽頂天坐在一間小室之中,手里執著一張羊皮,滿臉殷紅如血……忽然間滿臉鐵青,但臉上這鐵青之色一顯即隱,立即又變成血紅之色,忽青忽紅,在瞬息之間接連變換了三次。
通過陽頂天青紅相間的臉色變化 ,成昆和楊逍都知道這是修煉乾坤大挪移的特征所在。
無獨有偶,《天龍八部》的鐘萬仇也有這個特點——鐘萬仇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突然眸子中兇光猛射,看來舉手便要殺人,呆了半晌,突然間砰砰兩拳,將兩張椅子打得背斷腳折,跟著飛腿踢出,板壁上登時裂出個大洞。
鐘萬仇在運功前的臉色也和陽頂天一樣青一陣、紅一陣,更有意思的是,鐘萬仇也姓「鐘」,和明教第八代教主的姓氏不謀而合。
加上鐘萬仇在天龍時代算是一個二三流的武林高手,即便他將乾坤大挪移沖到了第五層,依舊在段譽面前不堪一擊。
段譽只是將北冥神功的36幅練功圖練成了兩幅,就通過大拇指的少商穴輕輕松松吸走了鐘萬仇的內力。
和鐘萬仇情況極其相似的還有劍神卓不凡,他也被虛竹的一招天山折梅手所擊敗,就連能發出半尺劍芒的長劍,也被虛竹一并奪了過去。
《天龍八部》的武學一直以來都被武俠迷們稱之為巔峰,這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