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完《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之后,金庸更是才思泉涌,他以南宋末年作為故事背景,打造了一部經典武俠之作:《射雕英雄傳》。
在《射雕英雄傳》里,金庸以郭靖作為故事主角,講述了他精彩絕倫的江湖軼事。跟著郭靖的視角,身為讀者的我們也知道在20幾年前有過一次華山論劍。
當年黃裳被明教追殺,躲到深山老林之中冥思苦想40年,終于自創了一部包羅萬象的秘籍《九陰真經》。
讓黃裳始料未及的是,神功大成的他重出江湖的時候,當年的對手早就死得干干凈凈。隨著黃裳駕鶴西去,他的《九陰真經》立即在江湖里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江湖群雄為了一窺經書里的奧義無所不用其極,直到約定在華山之巔比武論劍這才止息干戈。
歷經七天七夜的激烈角逐,來自全真教的王重陽鶴立雞群,憑借童子之身和先天功的配合,不僅帶走了《九陰真經》,還成了五絕之首。
通過《射雕英雄傳》的劇情描寫,我們知道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都不是泛泛之輩,他們的武功修為非同小可,能在血雨腥風的江湖里占得一席之地。
而王重陽卻能力挫群雄,讓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鎩羽而歸,可見王重陽的修為有多麼得天獨厚。
常言道:一山還有一山高。在金庸的后續之作里,他添加了斗酒僧這麼一位人物。饒是王重陽這種頂尖高手,也敗在了斗酒僧的手上。
對于斗酒僧的來歷,金庸并沒有闡述清楚,相反的,金庸對于斗酒僧惜字如金,說他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某日斗酒勝了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觀《九陰真經》,這才心有所動,自創了《九陽真經》藏在了《楞伽經》的夾縫之中。
對于斗酒僧的姓名,金庸同樣只字未提,任由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不過,我們依舊可以通過原文里的一些暗示,揣測出斗酒僧的真實身份。
要知道的是,晚年的金庸還在改動自己的十五部武俠小說。通過金庸的舉動,我們不難發現他想將十五部武俠著作融會貫通在一起。
好比在新修版的《射雕英雄傳》里,金庸就借著洪七公、黃蓉不斷提及蕭峰,說他當年在聚賢街以寡敵眾大展拳腳,又說他在雁門關逼退遼國數十萬大軍。
這樣看來,斗酒僧武功如此之高,不可能無跡可尋,他能讓王重陽甘拜下風,非常有可能是《天龍八部》里的某位高手。
對于斗酒僧的真身是誰,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有的武俠迷們認為,斗酒僧的武功如此匪夷所思,而且又是為儒為道為僧,他的身份和靈鷲宮的宮主不謀而合。
首先,虛竹出身少林寺,此為僧;虛竹又還俗成了靈鷲宮的宮主,此為道;虛竹還成了西夏國的駙馬,此為儒。
其次,虛竹走上縹緲峰的時候,看到牌匾上「靈鷲宮」三字的時候,依舊對佛門心生向往。
這樣看來,斗酒僧非常有可能是晚年的虛竹。在夢姑死后,虛竹解散了靈鷲宮,并決定再一次遁入空門。
不過,也有一些讀者持相反意見。
1、虛竹生性善良、與世無爭,怎麼可能會和人有斗酒之爭?
2、虛竹武功雖高,但總體上還是墨守成規,無法另辟蹊徑、自創《九陽真經》。
因此,斗酒僧另有其人,他或許就是天龍時代的段譽。
段譽自小博覽群書,對儒、道、佛頗有研究,說他一生為儒為道為僧也不為過,尤其是金庸筆下的段譽還是以大理宣仁帝段和譽為原型的。
段和譽活到了1176年,而王重陽活到了1170年,也就是說,如果段譽是斗酒僧的話,他是有機會和王重陽碰面的。
其次,段和譽在晚年的時候,因為后宮風波以及諸子之爭,心灰意冷的他削發為僧,從此與青燈古佛為伴。
更重要的是,段譽早在年輕的時候就和蕭峰有過一場「斗酒之爭」。
此時的段譽因為被王語嫣拋棄,心煩意亂的他決定找蕭峰拼酒。不料蕭峰千杯不醉,而段譽還未喝下第三碗酒的時候,就幾欲作嘔。突然,段譽丹田中一動,一股真氣沖將上來,只覺內息翻攪激蕩,當即將那股真氣納入大椎穴。體內酒氣翻涌,竟與真氣相混,酒水是有形有質之物,不似真氣內力可在穴道中安居。他沒法安頓,只得任其自然,讓這真氣由小指的少澤穴中傾瀉而出。
這樣看來,將斗酒僧理解成段譽也是說得通了。段譽生性活潑,晚年的他依舊童心未泯,這才和偶遇的王重陽舉行了一場斗酒比賽。
和蕭峰交手的時候,段譽能將酒水通過小指的少澤穴傾瀉而出。同樣,和王重陽較量的時候,段譽照樣可以依葫蘆畫瓢。
段譽的天賦、悟性都遠勝虛竹,晚年的他能自創《九陽真經》也更加合情合理。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