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語嫣竟然是李若彤最不喜歡的角色!
1995年一部《神雕俠侶》不知道點燃了多少人的武俠夢,雖然該劇首播在香港收視并不高,但是引入內地之后可謂是紅透了半邊天,在劇中飾演小龍女的李若彤也因此劇紅極一時。
TVB看著金庸武俠劇的市場這麼好,很快就有了再次翻拍經典的想法,于是《天龍八部》的籌備工作被提上了日程。
因為在《神雕俠侶》中表現的非常優秀,人氣、熱度都是最高的時候,所以李若彤直接就成了王語嫣的第一人選。
不過雖說是為出演王語嫣進的劇組,但等到開拍之后李若彤還要飾演李青蘿和齊御風。
這就讓原本沒有武打的她被迫的開始練習武術。
不僅如此,李若彤在出演王語嫣的時候已經30歲了,而在原著中,王語嫣是一個十六、十七歲的少女。
實際年齡和角色年齡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這對李若彤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好在李若彤憑自己出色的演繹彌補了這一難題。
相較于小龍女的高冷。李若彤所飾演的王語嫣楚楚可人,完全是一副鄰家小女生軟萌萌的模樣,一顰一笑就能把觀眾帶入到王語嫣的人設中。
在劇中她對其他男人都是不屑一顧冷冰冰的樣子,但是唯有面對慕容復的時候他才會露出自己的愛,這份獨一無二的偏愛,讓多少男兒想魂穿慕容復。
這個角色也成了李若彤演藝生涯中非常經典的一個銀幕形象,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一個讓李若彤收獲掌聲與名利的角色,卻是她最不喜歡的一個角色。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當聽到有人喜歡王語嫣的時候,李若彤就說,自己當年演的時候就不喜歡王語嫣。
因為她覺得王語嫣永遠都在看著他的表哥,一點性格都沒有。
不僅如此節目播出之后,李若彤還曾公開發文解釋原因。
她覺得王語嫣盲目、不清醒、沒有突出的性格。仔細想想李若彤說得好像也挺有道理的,大家覺得呢?
不知不覺之間《天龍八部》已經開播這麼多年了,那麼看了這麼多年的《天龍八部》相信很多觀眾都有一個相同的疑問,那就是喬峰的帽子里到底藏著什麼?
為什麼只有黃日華版的喬峰要戴一頂帽子呢?
無論對方集結了多少人馬,當喬峰扛著音響出場的那一秒,他們就輸了。
因為黃日華版的喬峰和其他的喬峰打扮很不一樣,無論走到哪都會戴一頂帽子,所以就有人開玩笑說,喬峰的帽子里藏著一個他的專屬音響,開玩笑的人多了就連黃日華自己都忍不住的調侃自己的帽子里藏的是零食。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玩笑,在金庸先生所著的《天龍八部》中并沒有關于喬峰戴帽子的描寫。
在黃日華之前和之后版本的《天龍八部》中喬峰都沒有戴帽子,那麼為什麼只有黃日華這麼特殊呢?
其實按理來說喬峰戴帽子是沒有問題的,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北宋,宋朝有身份的人都會按照不同等級來穿衣戴帽。
而喬峰是當時的丐幫幫主,雖說是丐幫出身低微,但他們在江湖上的地位可不低。
所以喬峰戴個帽子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很合理。
其次就是彌補劇情和演員的「不足」,在原著中喬峰身材甚是魁偉,顧盼之際極有威視、按照設定喬峰是要比段譽高的。
但實際上黃日華的身高和飾演段譽的陳浩民差不了多少,為了能讓喬峰看起來高一點,造型師們就給黃日華加了一頂帽子。
另外畢竟是TVB的劇,劇組的經費非常的有限,請不來那麼多演員,所以經常就會有一個人演好幾個角色的情況出現。
就像是李若彤,不僅在《天龍八部》中演了王語嫣還演了李青蘿和齊御風,祖孫三代都讓她一個人演了,為了讓觀眾更好地區別這三個角色,劇組造型師在李若彤身上花了很大的一番功夫。
而另一邊的黃日華也演了兩個角色,一個是喬峰另一個是他的爸爸。
偏偏這兩個人還有同框的鏡頭,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區分他們,所以給喬峰安排了一個帽子。
如果還要說一個原因那想必就是為了增加觀眾的記憶點、給喬峰增加氣勢了吧,畢竟沒有戴帽子的黃日華看起來怪慈祥的。
沒想到就一個帽子還有這麼多門道。怪不得它能成為經典之作
為什麼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無法超越?
按理來說作為一部古裝武俠劇,服化道等道具挺重要的,但是最為TVB出品的影視劇,顯然這些方面都不占優勢。
那麼《天龍八部》又是憑借什麼成為了難以逾越的經典呢?
首先就是劇情, 盡管《天龍八部》三條男主線并行的敘事手法讓它脫穎而出。
但其實,這不過是金庸老先生的意外之作罷了。
創作之初是想把段譽當主角來寫的,結果寫著寫著發現,喬峰似乎更吸睛,然后又開始著重寫喬峰。
再寫下去又發現虛竹的這條線也挺有意思的,就這樣最后完結的時候三位男主角出場率不分伯仲。
不過小說中以段譽開場,到了電視劇中在用這個故事開場欠缺了一點吸引力,所以在小說影視化的過程中,編劇將喬峰的故事提前了。
不僅如此慕容復和馬夫人也提前出場了,這個順序的調動的確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
其次就是演員了,《天龍八部》在拍攝的時候正值TVB的黃金時代,豪華的演員陣容給他們增加了不少的底氣。
而且那個時候的演員特別的敬業并且非常的能吃苦,可以說條件越艱苦,他們能拍出來的東西就越好。
《天龍八部》的第一集開頭有長達10分鐘的大戲,就是這場戲黃日華就拍攝了1個多月。
到了夏天拍戲都裹著厚重的戲服,飾演虛竹的樊少皇因為角色是個光頭,所以別人都是戴假發戴帽子,只有他每天暴曬自己的頭皮,到最后腦袋都曬脫皮了。
可即便是這種條件也沒有一個演員敷衍對付。演員的努力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同樣重要的還有默默增彩的人。
還記得《天龍八部》的主題曲嗎?
一首《難念的經》連原唱都不敢輕易唱第二遍,二十幾年過去了,這首歌還就只會唱個啊哈。
當初為了寫詞林夕看了一晚上的《金剛經》,為了找靈感都要把自己看抑郁了。
不得不承認這首充滿俠骨柔情的歌確實為整部劇都增色了不少 ,不知道大家是提起一部劇想起一首歌,還是提起一首歌想起一部劇呢?
轉眼間二十多年過去了,但那些熟悉的身影和聲音就像是印在我們記憶中一樣揮之不去。
我們將永遠懷念那個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武俠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