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俠里,自創武功的人要比繼承的人強,這里提到的「武功」自然都是「頂尖神功」,所以那些開宗立派的往往會比他的弟子們強。
金庸在書中也借楊過之口提及過這個設定:「須知練武與治學、技藝、創業,道理并無二致,若是依旁人門戶,最高也只能到達中上的境地,一味仿,終是難有大成。楊過理會到了這點,這才起始自二流手進入第一流之境。」
可事實呢?楊過學玄鐵重劍時便已「天下無敵」,后期黯然銷掌反倒差點翻了車,一度因無法而被金輪法王迫入絕處。
由此不難看出若是沒有才能,不如承前輩高人的武功,而金庸筆下有三位高手顯得更愚,他們已經得到神功,卻畫蛇添足地改,以至于反弱了。
黃藥師是個武學奇才,他創了桃花島一脈的各路神功,包括桃華落英掌、彈指神通、落英神劍掌、碧海潮生曲等武功都配得上「精妙」二字,不過即便如此,也無掩黃藥師晚年之舉。
(黃藥師劇照)
晚年的黃藥師得到了《九陰真經》,這一點從《倚天屠龍記》中的設定就能看出來。
比如這段描述:「至于那部武學秘笈,則主要是一部《九陰真經》,再加上郭祖師外公黃島主的某些絕學、郭大俠夫婦的師父九指神丐的武功。《九陰真經》中有一部分是速成的,可惜給黃島主另外兩個弟子練錯了,黃島主心傷弟子之歿,設法予以糾正,使得既可速成,而后患亦屬有限。」
他將《九陰真經》改成《速成版九陰真經》,從表面來看,的確是讓一些武功成了能夠速成的,但效果來看,那些武功是被改的不如從前了。
(九陰真經劇照)
周芷若學的速成版九就遠不如黃衫女學的原版,其實道理很簡單,哪有速成的能比一步一個腳印學來的武功更強?梅超風、陳玄風誤入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與武功本身無關,黃藥師對《九陰真經》的改著實是畫蛇添足,將原本精妙無比的《九陰真經》改成了二流武功。
金庸筆下用劍的高手有不少,比如《越女劍》中的越女阿青就當屬其中之一,其實阿青并不是純的,因為她始終只是一根竹棒而已,但根據獨孤求敗的說法,也可以說阿青是達到了「木劍」境界,無論如何,阿青在書中的表現無疑是高手。
阿青的劍法有多精妙?看她只身闖入越國王宮的一系列操作就明白了。
原著道:「驀地里宮門外響起了一陣吆喝聲,跟著嗆啷啷、嗆啷啷響聲不絕,那是落地之聲。
這聲音從宮門外直響進來,便如一條極長的蛇,飛快地游來,長廊上也響起了落地的聲音。一千名甲士和劍士阻不了阿青。」
(阿青劇照)
當然,這里范蠡是下令讓士兵不要傷阿青,但那些士兵也不至于是「夾道歡迎」阿青,至少阿青是落了那些器,所以對于阿青而言,這兩千人仍是對方的人,是她不得不處理的,而她是實實在在地敗了這兩千人。
這是何等的劍法?可這傳到射雕時代,到了韓小瑩手中卻淪為三流劍法,哪怕是郭靖也沒能「挽」這套劍法,它是如何從神功隕落成三流武功的?
很簡單,書中提到過這麼一段設定:「到得唐朝末葉,嘉興出了一位名家,依據古劍法要旨而再加創,于鋒銳之中另蘊變化。韓小瑩從師父處學得了路,雖造詣未精,但劍招卻已頗為不凡。
」
也不知這位無名劍客是什麼人,他哪來的勇氣去改一套劍法?
「降龍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這是舊版中掃地僧中了蕭峰一掌之后的評價,降龍十八掌的確配得上這般贊譽,可后來的版本中,金庸刪了這段話,為何?
很簡單,這套掌法被蕭峰改了。
蕭峰自然也是一位武學奇才,至少故事中并未提到他有如同他的兩位義弟那般的奇遇,他是憑自己成為了頂尖高手,任何武功在他手中都能變成絕招,哪怕是表面平平無奇的太祖長拳也是如此。
(蕭峰劇照)
蕭峰手中的降龍十八掌的確是所向披靡,但他在隱之前卻對這掌法做出了畫蛇添足之舉。
準確地說,蕭峰用的掌法其實是降龍二十八掌,后來的降龍十八掌正是他改之后的產物,他為何要做出這般?據他的說法是這掌法有十掌略有重復之處。
可蕭峰是個粗人,他哪里懂得前輩高人的用意?他是與虛竹一同改了這門武功,虛竹作為掌法的承者,他就更不懂丐幫前輩的用意了。
其實多一招就多一分變數,運用到實戰中,自然就會讓人更難防,金庸就借郭靖和黃蓉說過這一點:「郭靖便以降龍十八掌招對,但他愛惜黃蓉之極,哪肯使出全力?降龍十八掌全憑強力猛取勝,講到招數繁復,豈是桃華落英掌法之比,只拆了數招,身上連中數掌。黃蓉要消父親之氣,這幾掌還是打得真重,心知郭靖強壯,這幾下還能受得了。」
換言之,一門武功強大與否,不僅僅在于其本身有多大,還在于它是否有足夠多的招數,比如這里就提到黃藥師那桃華落英掌就是勝在「招數繁復」,可見丐幫前輩創出降龍二十八掌是有他的理的。
(洪七公、郭靖劇照)
結果蕭峰卻將這掌法改成了十八掌,十掌美其名曰是去繁取精,卻讓掌法少了十招變化,如果說曾經的降龍二十八掌是神功,那麼相對而言,后來的降龍十八掌自然是被弱了,只能算二流武功(相對而言)。
如此看來,黃藥師、無名劍客以及蕭峰這三人屬實是自作聰明了,其實這道理并不難懂,就好比我們在生活中常會為了求變求新而做出一些創舉,實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