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朝廷出了一位絕世高手,名為黃裳,此人因為替皇帝雕刻《道藏》而領悟了其中一門絕世武功心法,實力飆升,朝廷得知他武藝了得,遂派他前往剿滅明教,黃裳憑一身絕頂武藝深入明教總壇,一口氣殺了數位明教法王、使者后全身而退,明教從此衰落。。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明教雖然衰落,但江湖上朋友卻很多,遂聯合江湖各大門派高手找上了黃裳,殺他滿門,黃裳重傷逃入深山,為了復仇,他苦心孤詣四十余載,創作了一部武學總綱,名為《九陰真經》。
多年后,不知什麼原因,真經重現武林,鬧得江湖血雨腥風,成名一流高手死了不下百人,此時終南山上的全真教祖師王重陽終于坐不住了,遂召開了第一次華山論劍,技高者勝,獎品便是這部《九陰真經》。
整個江湖只來了四個人,這便是后來的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當時他們四人的武功均已臻于登峰造極之境,也都是武林中響當當的大宗師,加上王重陽,五人比試七日七夜,介乎窮盡天下武學,這樣的高手在金庸筆下是不多見的。
《神雕俠侶》中記載獨孤求敗這一生最喜歡找人單挑,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求一敗。如果他與五絕是同一時代的人物,就不可能放過這五人,那麼獨孤求敗是否真的與五絕交過手?咱們可以從時間線入手。
楊過卻不懂其意,眼見它站在石墓之旁不走,心想:「武林各位前輩從未提到過獨孤求敗其人,那麼他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這神雕在此久居,心戀故地,自是不能隨我而去的了。」
神雕畢竟是畜生不是神靈妖獸,活個百來歲就差不多了,顯然不可能活幾百歲。
當時楊過所講的六七十年前大概是什麼時候呢?此時楊過大概20歲,他大概出生于公元1224年,按70年算,那麼獨孤求敗應當是公元1154年前的人物。《天龍八部》的故事結束于公元1093年,當時虛竹大概24歲、段譽大概23歲,至公元1154年,虛竹不過85歲,段譽不過83歲而已,如果獨孤求敗當真在1154年前縱橫武林,那豈不是暗示虛竹、段譽均敗在他手里?這顯然不太可能。
所以我認為獨孤求敗應該與五絕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只不過他比五絕年長十幾二十歲而已(往前,他會遇上虛竹、段譽,勝利的可能性不大;往后,他若與五絕差不多年紀,那麼華山論劍盛會他必然會參加),此其一。
第二:獨孤求敗劍冢遺言記載他三十歲前誤傷了一位義士——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不已,乃棄之深谷。個人認為這位義士就是王重陽,小說里,王重陽年輕時候是一名抗金義士,且他后來之所以早逝也正是因為舊疾發作,無形之中與獨孤求敗聯系在一起。。
獨孤求敗與江湖高手比試,幾乎打敗了整個武林,然而江湖上卻沒有流傳他的故事,何以如此?原因無他,怕丟臉。能夠成為獨孤求敗的對手的人,武功修為必然非同小可,在江湖上的名氣自然很大,他們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當然不會說出那場比武的勝敗,而獨孤求敗本人根本不在乎虛名,更不會逢人便說自己勝了誰。
獨孤求敗既然與五絕處于同一時代,那麼以五絕當年的實力必然會成為他的目標,那麼結果便如劍冢遺言所說:
縱橫江湖三十馀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您說五絕為何不提獨孤求敗?這樣一個絕世劍魔,誰不害怕?而自己不光彩的戰績又怎好意思告訴旁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