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金庸在《神雕俠侶》的末尾花費了大量的筆墨描寫郭襄,可同樣身為女配角,郭芙的戲份似乎并不亞于郭襄。
早在神雕的開篇,郭芙就以一個秀麗絕倫的少女姿態出現在讀者面前,她雙目流動,秀眉纖長,身穿淡綠羅衣,頸中掛著一串明珠,臉色白嫩無比,猶如奶油一般,似乎要滴出水來。
在擊退李莫愁之后,郭靖將楊過、武修文、武敦儒一起帶到了桃花島。此后的郭芙和楊過有了不少互動。看過原著的朋友會知道,郭芙對眉清目秀、玩世不恭的楊過頗有好感,只是楊過不知是自卑心理在作祟,還是看不慣大武小武跟著郭芙后面趾高氣揚,他居然對郭芙愛理不理。
過了數年,20歲的楊過和郭芙在大勝關英雄會上再次相遇。
此時的楊過更顯得豐神俊朗,但他被郭芙凝視一番之后,竟也漲紅了臉,將頭扭到一邊去。加上郭、楊兩家頗有淵源,郭靖早就打算要將郭芙許配給楊過。
初看《神雕俠侶》之時,很容易誤以為楊過會和郭芙擦出愛的火花。只不過楊過已和古墓派的小龍女日久生情,二人在英雄會上相依相偎。更讓郭芙大為光火的是,楊過還當著群雄的面拒絕了郭靖的提親。
此后郭芙和楊過的誤會越來越深,在襄陽城,暴怒的郭芙揮舞利劍將楊過的手臂斬落。經此事件后,魯莽暴躁的郭芙依舊我行我素,她還在古墓射出冰魄銀針盡數打在小龍女身上。
歷經諸多風波,楊過和郭芙的關系降至冰點。然而,郭芙卻對36歲的楊過再一次浮想聯翩了起來:「他沖入敵陣去救齊哥時,我到底是更為誰擔心多一些啊?我實在說不上來……他對襄妹這般溫柔體貼,但從沒半分如此待我。」
如此看來,金庸的確對郭芙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不管是郭芙言行舉止還是心理活動,都刻畫得細致入微、入木三分。
奇怪的是,金庸卻在《倚天屠龍記》里對郭芙只字未提。
在楊過退隱后的第13年,蒙古大軍卷土重來。或許是吸取了蒙哥慘死的教訓,忽必烈率領的蒙古鐵騎很快就用雷霆萬鈞之勢踏平了襄陽城。
襄陽城保衛戰注定是慘烈的,金庸對郭靖、黃蓉的犧牲也是一筆帶過:「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通過這一段話,讀者可以清楚地發現郭靖帶著黃蓉、郭破虜一起為國捐軀,而郭靖的二女兒郭襄卻因為追尋楊過逃過一劫。然而一向被黃蓉視為掌上明珠的郭芙,她的下落卻成了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團。
有的讀者認為,蒙古大軍兵臨城下之際,耶律齊叛變投敵了。郭芙雖然莽撞無禮,但也是一個性情剛烈之人。得知夫君通敵叛變,郭芙不但沒有跟隨而去,反而陪著父母一起在襄陽城浴血奮戰。
可如果是這種歸宿的話,金庸大可在原文中這樣寫道: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芙、郭破虜同時殉難。
金庸為何唯獨漏了郭芙的名字?金庸之所以避而不談,恐怕藏有隱情。
金庸學識淵博,不管是給秘籍招式命名還是給筆下人物取名,他都花費了一番心血,力圖朗朗上口又讓人記憶猶新。
好比丐幫的兩大絕學,降龍十八掌的「降龍」證明此門武功的威力,而「十八掌」則告知讀者朋友,這門武功總共有十八招。
打狗棒法也是顧名思義,此門武功要以一根竹棒作為媒介方能展示精妙無比的招式。
博古通今的金庸還喜歡將古經中一些詞句加以改良,從而成為武俠小說里的神功。好比北冥神功出自《莊子》;凌波微步出自《洛神賦》;亢龍有悔、飛龍在天等招式出自《易經》。
對于給人物取名,金庸更是手到擒來。郭靖、楊康的名字取自于「靖康之恥」。為了不讓楊過重蹈覆轍,步入楊康的后塵,郭靖才給楊過取了這個名字,為的是讓楊過有過就改。
與此同時,慕容復的「復」象征復國;獨孤求敗的「求敗」暗示他渴望遇到對手;木婉清的「婉清」則出自《詩經》: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喬峰的「喬」有「裝假」、「喬裝改扮」之意,暗喻喬峰隱藏有另一個身份,而「峰」字又和其父之名「遠山」大有關聯。
這樣看來,郭芙的「芙」也有不少深意。
首先,郭芙的「芙」和黃蓉的「蓉」組成芙蓉,暗指母女兩人皮膚白皙、容貌嬌媚。
其次,郭芙的「芙」和其弟郭破虜的「虜」連起來讀大有深意,發音和「俘/虜」二字相同。
有一種可能就是,襄陽城破之后,郭芙淪為了蒙古人的俘/虜。
熟讀歷史的朋友會知道,蒙古人對待女性俘/虜素來以手段殘暴而臭名昭著,郭芙成了戰/俘之后的下場可想而知。正因為如此,金庸才在《倚天屠龍記》里對郭芙閉口不談。
也有人會說了,連載版《倚天屠龍記》里的丐幫幫主叫做耶律齊,他明顯就是郭芙的兒子。
但耶律淵如這個角色被金庸在三聯版和新修版里徹底刪除。其次,忽必烈攻破襄陽城的時候,郭芙已是40多歲的婦女了,即便她成了俘/虜,也不代表她的兒子就一定活不成。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