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俠侶》的劇情承接《射雕英雄傳》,所以武林依舊以五絕為尊,不過長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輩的五絕固然強,楊過、郭靖這些后浪也在經歷了各種奇遇之后崛起,與此同時,還有另一位高手在悄然崛起,那人便是身為反派的金輪法王。
金輪法王雖不是主角,但金庸卻賦予了他不輸主角的奇遇,他修煉的龍象般若功就是一門常人難以修煉的絕學,當他將那神功練到第十層之后,甚至一度能同時對抗三位五絕級別的高手。
(金輪法王劇照)
但說來有些荒謬,金輪法王已然如此強大,最終還是敗在了楊過手中,難不成楊過一人的實力便堪比東、南、中三絕?
盡管「十六年前」的金輪法王屢屢受挫,但「十六年后」的他一登場便展現了自己已「脫胎換骨」的樣貌,那武功實力不輸五絕的裘千仞是死在他手中,書中沒有將這段戰斗一五一十地寫出來,但從結果來看,金輪法王幾乎是無傷取勝。
原文道:「慈恩見老衲心念故國,出去打探消息,途中和一人相遇,二人激斗一日一夜,慈恩終于傷在他手下。」一燈甚至都沒說對方是金輪法王,楊過便已猜到是他,原因很簡單,用楊過自己的話說便是「當今之世,能用掌力傷得了慈恩大師的,屈指算來不過三數人而已,而這數人之中,又只金輪國師一人才是奸惡之輩。」
(黃藥師、楊過劇照)
而到了絕情谷一戰,金輪法王則同時面對黃藥師、一燈大師、周伯通三人,最終的結果雖然是金輪法王落敗,但也算是「雖敗猶榮」了,你看那打斗的過程就明白了。
原文道:「林中出來的正是桃花島主黃藥師……直至見一燈和周伯通分別和金輪國師動手不勝,這和尚真是生平難遇的好手,不禁見獵心喜,跟著出手。國師雙輪互擊,當的一響,聲若龍吟。
」
可以說至少一燈、周伯通兩位五絕是拿不下金輪法王的,直至黃老邪出現,金輪法王才逐漸顯露敗像,繼而決定自行了斷,從這一戰來看,金輪法王的武功已可以說是稍稍高出五絕了。
接著看書末的襄陽大戰,楊過是如同救世主一般登場,他直奔金輪法王,誓要將二人的恩怨在此做個了斷。
正如前文所說,金輪法王的實力其實是稍稍高于武學些許的,所以楊過一度十分被動,甚至已經被逼到了生死邊緣。
(楊過劇照)
一來是因為楊過多年不用玄鐵重劍,此時托大了,二來是因為他那黯然銷魂掌需要由黯然神傷的情緒催動,此時他與小龍女重逢,內心滿是喜悅,如何黯然神傷?所以金輪法王占了上風。
至于后來楊過在絕望之際完成絕地反殺,倒也可以用黯然銷魂掌的設定來解釋,畢竟他想到自己會與小龍女天人永隔便傷感起來,隨之那掌法發威,一舉擊敗金輪法王。
但要知道先前在絕情谷一戰,可是黃藥師、一燈大師、周伯通三位五絕才拿下金輪法王,此時楊過憑什麼以一己之力擊敗對方?似乎實力體系有些崩壞了?
其實不然,金庸早就在書中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同為五絕的五人之間其實也是存在差距的,華山一論的五絕即是如此,王重陽明顯高出東南西北四絕一籌,而華山三論選出的五絕則是年輕一輩的郭靖、楊過更勝一籌。
道理很簡單,正是「拳怕少壯」。
哪怕金庸寫的武俠故事,其中不乏各種天馬行空的設定,但武俠畢竟不是「仙俠」,人不可能違背自然規律,只要是人就會經歷生老病死。
(一燈劇照)
比如一燈大師在面對金輪法王時,書中就有這麼一番描述:「一燈與金輪國師本來相距不過數尺,但你一掌來,我一指去,竟越離越遠,漸漸相距丈余之遙,各以平生功力遙遙相擊。
黃蓉在旁瞧著,見一燈大師頭頂白氣氤氳,漸聚漸濃,便似蒸籠一般,顯是正在運轉內勁,深恐他年邁力衰,不敵國師。」
黃蓉是個聰明人,她便洞察到了一燈大師雖強,卻難免年老力衰的客觀事實,她內心的這番話便足以證明一個事實,黃藥師、周伯通也是年近百歲的老者,他們自然也難逃年老力衰客觀規律。
而你看楊過此時的實力又是如何?他怒吼一嗓子便展現出了超越年老的三絕的實力。
原文道:「楊過縱聲長嘯,過了一頓飯時分,非但沒絲毫衰竭,氣功反愈來愈壯。一燈聽了嘯聲,不禁佩服,雖覺他嘯聲過于霸道,不屬純陽正氣,但自己盛年之時,卻也無這等充沛的內力,此時年老力衰,自更不如;心想這位楊賢侄內力之剛猛強韌,實非當世任何高手所能及,不知他如何練來。一燈另一手又去抓慈恩手掌,助他抵御嘯聲。再過半柱香時分,迎面一個黑影從黑龍潭中再再而來。楊過衣袖一拂,嘯聲登止。郭襄噓了一口長氣,兀自感到一陣陣頭暈腦脹。」
(周伯通劇照)
一燈大師是何等高人?后來覺遠登場時,楊過都感慨覺遠的內力唯有一燈大師、郭伯伯能相提并論,可想而知一燈大師的內力是極深的,可即便如此,年齡的衰老對一燈大師的影響卻是無法忽視的。
也正因為如此,金輪法王能夠與老三絕打得有來有回,直至三人合力才認輸。
試想他面對的若是三個楊過,甚至只需要兩個楊過,只怕早已敗下陣來,所以新一代五絕中,更有資格競爭「天下第一」這一頭銜的必然是年齡更小的郭靖和楊過,正如周伯通說的,誰也逃不過「大限將至」這一場「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