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人物有那麼多,他們也各有人設。有的是正面形象,像蕭峰、郭靖、楊過、洪七公等人都屬于書中正義陣營的代表人物,他們或許存在部分不同性格,可尤為突出則是他們身上凜然的正氣;當然一般也會存有對立陣營的反派形象,如丁春秋、段延慶、歐陽鋒這幾位,基本就是各自小說里的惡人,屬于跟正義一方對著干的角色。
像上方提及那兩類人設,幾乎都是明顯的善舉或者作惡,并蓋過身上的其他不足。但我們都知道,現實世界生活中總是充滿偽裝者,因而金庸小說同理也出現一些多面性的人物,從不同立場則會產生不同的看法。
可是有的人物身上存在兩面反差特別大的標簽,幾乎讓人無法感受到究竟哪個才是他的本性。而金庸武俠中就有這樣4個「雙面人」,他們對外保持好形象,實際內心很丑陋。這四位都是誰呢?
第一個是段智興,也許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不熟,那麼換成一燈大師,知道的人便多了不少。段智興在初代五絕便占據一席,後來也蟬聯五絕之位,此時對外的形象很正派,并且出家為僧后更加顯得大智慧。
可是縱使段智興如此,卻更讓人感受到他原先是人前正直,內心丑陋。
他當時大方地成全自己妃子瑛姑跟周伯通的私情,甚至同意他倆在一起,直到他們的私生子出世,段皇爺扛不住了,毅然放棄這個無辜小生命,那會的他內心是丑陋的。正因如此,段智興才選擇出家,以此贖罪,但原先的罪仍赤裸裸地不可磨滅。
第二個是公孫止,公孫止對外極其會裝,在屬下面前是不錯的老爺,在江湖人面前是很氣派的谷主,在小龍女面前是特紳士的公孫谷主,對外形象皆很美好。可是對內呢,他一點不疼惜親生女兒,對原配夫人手段殘忍,對情人毫無人性,一系列做法迥然不同,特別壞,內心特別骯臟。
第三個是鳩摩智,大輪明王是真的很兩面了,他對外總是大氣、威武的,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包括天龍寺出場、送武學,還說為了換六脈神劍是要給老友完成心愿,鳩摩智都是想展示自己,眼見對方不受唬,直接偷襲,最終抓著段譽就溜了。
鳩摩智在路途中露出真實意圖,他是想自己練六脈神劍,反差很大。後來在少林寺,依靠小無相功又想賣弄,結果被虛竹點破,搞得無地自容。可能有人覺得鳩摩智只是癡迷武學,其實感覺確實偏向滑稽,但他一些言行不一的狡辯多少有點丑陋了。
第四個是慕容博,此人從未覺得自己有錯,也不認為自己很壞,反倒在少室山正式登場時得意洋洋炫耀曾經的計策,儼然一副復國為大,一切以我為主的面目,想表達好形象。實際上慕容博一生碌碌無為也就算了,他還造成蕭遠山一家慘案以及眾多中原武林人的追悔莫及,并且對兒子慕容復的慘淡也負有一定責任,可是慕容博還沾沾自喜,讓人感覺特別丑陋。
你還知道金庸筆下哪些表面美好內心丑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