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用自己的妙筆描繪了一個龐大的武俠世界觀,也創造出了無數經典的武林高手形象,若是角色設定千篇一律,難免會讓讀者覺得乏味,所以金庸賦予他們的能力設定又是不一樣的。
金庸筆下的高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注重外功的高手,第二類則是注重修煉內功的,第三類則是內外兼修的,毋庸置疑,第三類自然是最強的,但多數人能夠在「內功」或「外功」中的一個方面做到極致就已十分不易了。
你可知金庸筆下內功最強和外功最強的角色分別是誰?
金庸曾在《笑傲江湖》中借岳夫人之口提及過內力的重要性,說是:「氣是主,劍為從;氣是綱,劍是目。練氣倘若不成,劍術再強,總歸無用。」
這里提到的「氣」便是內力,她雖是以劍法為例,但天下武功殊途同歸,內力對于任何一個習武之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而論「內力最深厚的人」,筆者猜想張無忌、虛竹會榜上有名。
(段譽劇照)
張無忌在練成九陽神功之后便有了源源不斷的內力,但多數人其實高估了他的內力儲量,那「源源不斷」的內力就好似人體的造血功能,的確是源源不斷的,但在短時間內若失血過多,也難免沒命,九陽神功也是一樣,它在短時間內能提供的內力是有限的,張無忌面對三渡時就感慨自己的內力后繼乏力。
相對而言,虛竹的內力儲量則是肉眼可見的深厚,那逍遙三老的內力后來是盡歸虛竹所有,他身上少說也有超過二百年的內力,甚至新修版中提到虛竹修煉蕭峰傳授的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都只用了一夜的時間,這即是他深厚內力提供的便利。
不過虛竹甚至算不上是「《天龍八部》中內力最深厚的人」,因為他的義弟段譽在內力方面更勝于他。
(虛竹劇照)
段譽的內力有多離譜?據不完全統計,段譽少說吸走了二十六位高手的內力,其中不乏四大惡人、鳩摩智這樣的頂尖高手,尤其是在吸走鳩摩智的畢生內力后,段譽的內力已然登峰造極。
書末金庸以旁白夸贊虛竹和段譽的實力時,提到過這麼一句:「這時虛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傳,又練了靈鷲宮石壁上武學的秘奧,武功之高,實已到了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的地步,而段譽在得到鳩摩智的畢生修為后,內力之強,亦是震古爍今。」
虛竹強調的是外功之強,而段譽則是強調內力之深,顯然段譽內力更深,已到了「震古爍今」的程度。
放眼金庸全書,在外功方面達到極致的又是哪位高人?有人會說「天龍時代就是金庸筆下的武學巔峰時代,外功第一人自然也該出自這個時代」,而且段譽與虛竹的那義兄蕭峰的確是一位在外功方面登峰造極的高手。
蕭峰算是金庸全書「外功第一」的高手嗎?
其實從書中的設定來看,蕭峰的確是沒有修煉過任何頂尖內功,其實他原本是可以讓自己的武功更上一層樓的,阿朱將《易筋經》從少林寺中偷了出來,他也壓根不屑去學,是因為蕭峰只注重外功嗎?
從表面來看,蕭峰的確是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一般,降龍十八掌、擒龍功本就精妙,他能憑這些招式除敵也實屬正常,可那原本平平無奇的太祖長拳在他手中也能成為傷人性命的大招,這便足以證明他的外功之強了。
(蕭峰劇照)
不過在筆者看來,蕭峰其實是內外兼修的,因為書中提到過,即便他不練內功,內力也會自動增長,比如這段描述:「蕭峰這麼運勁一擲,居然入巖如此之深,自己也覺欣然:這幾個月來備歷憂勞,功夫倒沒擱下,反更長進了。
半年之前,我只怕還沒能插得這般深。」
所以蕭峰之強,并不僅僅在外功厲害,他是內外兼修,而金庸筆下還有另一位高手在外功方面的造詣是明顯高于蕭峰的。
那人即是登場于《神雕俠侶》中的反派角色金輪法王。
金庸筆下的角色設定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說得直觀一些便是他筆下的角色身上的設定是存在「矛盾沖突」之處的。
以金輪法王為例,他雖然是個反派,但并非大奸大惡之人,他不過是因為立場與大宋群雄敵對而已,他在臨走之時還舍命救郭襄就是最好的證明,若他站在大宋一方,或許會與楊過成為好友吧。
(金輪法王劇照)
除了人物性格方面,金輪法王的武功設定也十分奇葩,這人是個武學奇才,他能夠將龍象般若功練到第十層就是最好的證明,但他的實戰能力卻一塌糊涂。
確切地說,金輪法王就是金庸全書中的外功第一人。
其實金輪法王在「十六年前」的劇情部分就已然是書中的絕頂高手之一,能與郭靖對上千招,可想而知其實力之強,而到了「十六年后」,他的武功又更上一層樓了。
關于那時的金輪法王,書中有這麼一段描述:「那金輪國師實是個不世出的奇才,潛修苦學,進境奇速,竟爾沖破第九層難關,此時已到第十層的境界,當真是震古爍今,雖不能說后無來者,卻確已前無古人。據那《龍象般若經》言道,此時每一掌擊出,均具十龍十象的大力,他自知再求進境,此生已屬無望,但既已自信天下無敵手,即令練到第十一層,也已多余。」
(楊過劇照)
當初金庸在形容段譽的內力時,用到的便是「震古爍今」,而如今描述金輪法王的外功時,用到的也是「震古爍今」來描述,并且金庸強調了金輪法王的水平是「前無古人」的,很明顯,這里自然也是將前輩高人蕭峰算在其中的,金輪法王在外功方面的造詣已然超越了蕭峰,是當之無愧的全書第一。
但正如前文所說,金庸賦予金輪法王的設定略顯矛盾,擁有如此精妙外功的他在實戰中卻屢屢受挫,早年間就輸郭靖、輸楊過,到了十六年后又被周伯通、黃藥師以及一燈大師打得投降,襄陽大戰中更是直接被楊過反除,或許這就是一個「配角」的悲哀之處吧,哪怕他再強,也只是為了襯托主角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