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是一種很神秘的天體,許多人會把它和隕石搞混,認為它就是發光的隕石。然而彗星和隕石有本質區別。隕石之所以叫隕石,其主要成分是岩石。而且隕石是落在地球上之後的名字,在宇宙中它叫小天體。小天體在穿越地球大氣層的時候,因為摩擦生熱燃燒才發出光亮,這個時候叫流星,流星沒有燃燒完全落到地上,這個時候才叫隕石。
但彗星不一樣,彗星的主要成分是氣體,宇宙中太冷了,氣體呈現固態,夾雜著一些岩石顆粒。在靠近太陽的時候,這些固體昇華,從本體上分離出來,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叫做彗尾。而那些夾雜在裡面的岩石顆粒就會被甩出來,如果落到地球大氣裡,就會形成流星雨。彗星基本上都有尾巴,只不過根據自身成分的不同,長度會有區別。
彗星有自己的軌道,只有橢圓軌道的彗星是週期性彗星,另外兩種非週期性彗星的軌道是雙曲線和抛物線。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宇宙中的彗星數量有很多,但人類觀察到的只有1600顆。
原因在于,彗星起源的地方距離我們很遠。現在比較認同的說法,奧爾特星雲是彗星的故鄉,那裡是太陽系的邊界。它們主要受到海王星引力的影響,只有很少一部分,受到木星和太陽的影響,來到距離地球比較近的地方。
彗星也會和星體發生碰撞,有一種說法,就是地球剛誕生之際,一顆帶冰的彗星與早期的地球碰撞,將水留在了地球上,這便是原始海洋。彗星上還帶有氨氣、氫氣、二氧化碳等物質,這些很有可能是合成早期生命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彗星也有可能是生命起源的關鍵。
當年撞擊地球的彗星早已經沒有了蹤跡,想要證明必須找到相應的證據。不過人類很幸運,在1994年親自目睹了彗星與行星碰撞,這次被撞擊的是木星。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近距離目睹的宇宙事件。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編號SL-9,直徑有1.8公里,于1993年3月24日被發現。原本SL-9是一顆週期性衛星,誕生在距離太陽很遙遠的地方,可能是
奧爾特星雲。SL-9號彗星在經過木星的時候,距離木星只有4公里。木星是太陽系引力最大的行星,有78顆天然衛星。4公里的距離,彗星完全無法逃脫。
SL-9號彗星在進入木星的引力范圍內,被木星強大的引力撕成了21枚碎片。這些碎片進入木星的大氣層,很大一部分在和大氣中的氣體粒子摩擦的時候便消失殆盡,可仍然有多枚碎片陸續撞擊到木星表面。碎片在木星的南半球相撞,從天文望遠鏡上可以看見一團火花在木星的南邊升起。
這些碎片被按照字母表進行編號,其中最大的一塊編號為G,單單是碎片G的撞擊能量就和6萬億噸TNT相當。
撞擊瞬間,一向冰冷的木星表面,溫度飆升到3000攝氏度。這場撞擊從1994年7月17日4時15分持續到22日8時12分,超過了20億顆核彈頭或40萬億噸TNT釋放的威力。
當時參與觀察的天文學家們都非常慶倖這次撞擊不是發生在地球上,不然以地球的「小身板」,根本抗不過一小塊碎片的撞擊。而且地球的引力還不足以撕碎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如果真的相撞,地球可能就此毀滅。
其實根據後來天文學家的計算,早在1992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就已經來到了太陽系內,被木星所俘獲,圍繞木星進行運動。只是大家都很好奇,為何在此之前沒有天文設備追蹤到它呢?大多數天文學家都認為,它離木星的距離太近了,加之木星有78顆衛星環繞,很有可能遮擋了它的運行軌跡。
這場彗星撞木星的天文奇觀,被當時的多個太空探測器拍到,新聞也對此進行了報導,是人類歷史上最清晰的一次宇宙現象,也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