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墓葬里都有陪葬品,大戶人家和皇親貴族的墓葬陪葬品多且值錢。為了避免被盜墓賊進入墓室毀壞主人的棺槨,陵墓在修建之時就會事先藏入各種金屬做的機關暗器。
為了防止被盜墓,陵墓中會事先藏入各種機關暗器
可墓葬在地下一待就是幾百上千年,里面的機關難道不會生銹嗎?
我們能想到,發明這些機關暗器的古人自然也能想到。并且,他們確實造出了可以保存很久的機關。
我們能想到的機關暗器,大多是刀、劍、箭之類的,觸碰到機關后,這些鋒利的武器便會瞬間彈出,刺死、刺傷闖入者。
很多人以為古墓中的暗器都是金屬制作的
但這些機關是一次性的,放出便沒了,下次又有盜墓賊進來怎麼辦呢?何況,這些金屬機關要是腐蝕了,連放出來都是問題。
因此聰明的古人放在墓室中當做重要機關的,是不帶金屬的物品。比如火,毒氣、毒液,還有各種陷阱。
古墓中的機關陷阱各種各樣
比如秦始皇的陵墓里就機關重重。據史料記載,秦皇陵中有弓弩,能射死從墓道經過的闖入者。這不算什麼,再強的弓弩都會腐蝕,秦皇陵中最可怕的當屬水銀。
在現代化學元素里,水銀對應的元素是汞,元素符號Hg,具有強烈神經毒性,不管是它的單質還是化合物,都會造成人慢性中毒。
液態汞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
西方化學史首次發現水銀是在埃及古墓中,但其實依照歷史考證時間,還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率先制得了大量的水銀,并將它們應用于各處。
而彼時秦始皇舍不得他的江山,希望死后還能坐擁天下,便在陵墓中修了江河、大海,灌入水銀當活水。
水銀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地宮里沒有空氣,水銀不易蒸發,有人膽敢闖進去,必死無疑。于是,弓弩刀劍成了陵墓中的殺傷性武器,水銀則是永久性防御武器。
秦始皇陵附近土壤的汞濃度檢測
作為永久性防御武器,要的不是鋒利或出手速度快,而是要簡單適用。
而除了水銀這種沾上便逃不掉的極簡性武器,類似的還有流沙和踩踏式陷阱。
我們見過沙漠中的流沙,和叢林中的沼澤,這些陷阱表面看不出異樣,可人一旦陷入便拽不出來。
一旦陷入流沙,就很難逃出來了
古人將細沙炒干,讓它不帶一丁點水分,然后填入墓室中。細沙可以保持墓室環境干燥,當盜墓賊打盜洞鉆進來時,這種流動性極好的細沙便會傾瀉而下,直接將盜墓賊活埋,同時將盜洞堵住,隨便再怎麼挖都無濟于事。
由于方法簡單成本低,很多大型陵墓都用流沙做陷阱。據史料記載,漢昭帝的平陵中就灌了幾萬車的流沙。
流沙墓里的流沙陷阱還是很危險的
還有種常見的陷阱是,踩踏式陷阱,通常安置在關鍵的通道上。
地面挖一個又寬又深的坑,坑底鋪上尖銳的刺,人掉下去就會被刺穿身體,根本沒有爬出來的可能。
但這種陷阱表面的踏板踩完之后能不能恢復繼續使用,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在封閉幽暗的墓室中,有這麼幾個大型的深坑存在,本來就是對盜墓賊的一種威脅。
踩踏式陷阱能為盜墓賊造成很大的威脅
接下來是毒氣,古代雖沒有化學合成的毒氣,但水銀蒸發的水蒸氣是天然的毒氣。
主墓室里灌入水銀,或者棺槨里灌入水銀,一是能起到防腐的作用,二是當盜墓賊進入主墓室或打開棺槨時,能瞬間吸入大量毒氣,當場就能昏迷。昏迷后再在這樣的環境中躺上大半天,吸入更多的毒氣后,慢慢死亡。
水銀蒸發的水蒸氣就是天然的毒氣
所以,考古人員在進入一座古墓時,都要穿好防毒服裝,不敢擅入。
關于用火來做機關,古人更加聰明。古代沒有電,照明只能點火,而如果在盜墓賊點燃火把或火石的時候,碰到沼氣,便會爆炸。古代沒有收集沼氣再運走的方法,但聚集沼氣是最不需要費神的。
古代有殉葬制,只要大量的尸體聚在一個空間內腐爛,時間一長空間里便滿滿的全是沼氣。
古墓中會產生很多的沼氣
現代盜墓題材的影視劇或小說中,盜墓賊在打好盜洞后,會先讓空氣流通一段時間,吊一些小動物下去試探,確定里面的空氣沒問題,才會下去。
至于古墓封門法,最為常見的防盜墓方式是封門石和頂門器
。主人下葬后,抬棺的人出來便會啟動機關,讓幾噸重的巨石滾下頂住墓門。或者在墓門關上后,門后的頂門器自動放下也能將墓門頂死。
古墓封門法最常見的就是頂門器將墓門頂死
這些都是有效的防盜方法,民國初期孫殿英盜清東陵的時候,挖掘工作相當困難,于是他拉了幾車炸藥來才將陵墓炸開。
根據這些防盜墓的機關,現代小說還衍生出了連環翻版的陷阱。這種踏板人踩翻了之后能翻回來,讓下一個繼續踩上去中計。甚至只要踩錯一塊,后面的便都是錯誤的踏板。
據說我國古代有墨家機關術,設計之精良巧妙。但發掘了這麼多的帝王陵,也沒見過哪座陵墓中配備了機關術,可見這種說法大機率不存在。但簡單的毒氣、火、流沙、封門石等防盜墓方法還是有的。
防盜墓方法有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