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金庸的武俠小說向來都沿用了真實的歷史,就連大家熟知的歷史人物,到了金庸筆下也搖身一變,變成了叱咤風云的江湖高手。
好比王重陽,他在《射雕英雄傳》里成了天下第一;《倚天屠龍記》的張三豐也成了當世江湖的武林至尊。金庸的創造力還遠不僅于此,大理宣仁帝段和譽本是一國之君,卻被金庸發揮想象塑造成了《天龍八部》的段譽,是一位能使六脈神劍、又能吸人內力的絕世高手。
饒是如此,金庸天馬行空的改寫也不是胡編亂造,他照樣尊重歷史,會將筆下的歷史人物慢慢向歷史事件靠攏。于是,蕭峰自戕死在雁門關之后,段譽帶著一群美女返回大理,從此繼承王位,成了大理的宣仁帝。
即便《天龍八部》落下了劇終的帷幕,但許多讀者依舊意猶未盡。
我們很想知道段譽回了大理有沒有發生有趣的事情。同時,我們也很想看看虛竹上了縹緲峰之后,有沒有再遇到奇緣。
此外,王語嫣得了《小無相功》之后,她會不會翻開秘籍修煉神功?慕容博工于心計,他真的皈依了佛門?丁春秋被困少林寺,憑借他的陰狠毒辣,他真會甘愿鋃鐺入獄、度過余生?
金庸為何不續寫《天龍八部》,將《天龍八部》和《射雕英雄傳》打通。要知道,天龍時代和射雕時代間隔了近百年的時間,還發生了以宋江為首的108條好漢在水泊梁山聚義的精彩故事。
憑借金庸的文采,他完全有能力改寫《水滸傳》,將梁山108好漢塑造成身懷絕世武功的江湖高手。
其實,金庸之所以不敢改寫《水滸傳》,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我們知道《水滸傳》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問世之后,對社會文化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成了后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范。
由于《水滸傳》流傳極廣、膾炙人口,書中108位梁山好漢的形象已經家喻戶曉。不僅僅在中國,甚至整個東亞都對《水滸傳》的精彩故事略知一二。
如果金庸強行將《水滸傳》改寫為武俠小說,的確能引起轟動,能吸引無數讀者前來追捧,但此舉也會帶來負面影響,畢竟《水滸傳》早已成了經典之作,若改寫為武俠小說,金庸不但不好駕馭,還會有炒冷飯、拾人牙慧之嫌。
其次,在施耐庵的設定之下,108位梁山好漢的武藝、攜帶的兵刃也是深入人心,如果到了金庸筆下,他們一個個成了拼比內力、修煉神功的江湖中人,未免會引來讀者、學者們的口誅筆伐。
在《水滸傳》里,方臘明顯就是「反派角色」,他建立政權,還和梁山108好漢爆發了驚心動魄的打斗,雖然最終被宋江的兵馬擊敗,但也讓108好漢遭受了重創。
不過,到了金庸的筆下,方臘的形象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金庸寫道,魔教中人規矩極嚴,戒食葷腥,自唐朝以來,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律,傳之已達數百年。
很明顯,方臘所在的「食菜事魔教」已被金庸改寫為「明教」。在《倚天屠龍記》里,明教拒絕了波斯總教降元的命令,誓死要和蒙古人周旋到底。
尤其是張無忌出任了明教第34任教主之后,他更是帶領江湖群雄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蒙古人的陰謀,最終將岳飛留下來的《武穆遺書》交到了徐達的手上,為朱元璋日后將蒙古人趕出中原,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在這種設定之下,金庸筆下的方臘竟成了一位英雄人物。原文寫道,楊逍對張無忌說道:「宋朝本教方臘方教主起事,也不過是為了想叫官府不敢欺壓良民。」
別以為楊逍胡亂吹捧方臘,甚至就連倚天主角張無忌也對方臘稱贊有加——明教教主方臘在浙東起事、震動天下的記載,張無忌看得悠然神往,掩卷道:「大丈夫固當如是。雖然方教主殉難身死,卻終是轟轟烈烈地干了一番事業。」兩人心意相通,都不禁血熱如沸。
可見在金庸的筆下,方臘不僅不是反面人物,還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大人物。如果金庸強行改寫了《水滸傳》,這本書的「世界觀」,有多少人能夠接受?
既然方臘成了正面人物,那麼和方臘死磕到底的宋江自然成了反面人物。
首先,金庸筆下的北宋是腐敗不堪、欺壓良民的。而宋江招安之后任由宋徽宗供之驅策,即便武松、林沖、魯智深等人不同意招安,但108好漢絕大部分都參與了剿滅方臘勢力的行動,他們無疑成了官府的走狗。
作為108好漢的首腦,宋江當之無愧成了金庸筆下的終極反派,這樣的武俠故事明顯和《水滸傳》的初衷背道而馳,如果強行改寫,恐怕會帶來非常不好的負面影響。
各位大俠,您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