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的結局著實讓人意猶未盡,蕭峰雖走,但段譽與虛竹尚在人間,若無意外,「后天龍時代」將會是他們大展拳腳的舞台,可金庸卻將這個時代的故事雪藏,直接將故事跳轉到南宋寧宗時代,展開了《射雕英雄傳》的故事。
當然,金庸的確是先寫的《射雕英雄傳》,后寫的《天龍八部》,但在新修版中,金庸已經打通了這兩部作品之間的關聯,所以從邏輯上來說,所謂的「后天龍時代」也就是《射雕英雄傳》故事發生之前的時代,這個時代有什麼有趣的故事?
(虛竹劇照)
比如這個時代的天下第一是誰?虛竹與他的靈鷲宮為何沒能傳承到后世?這些設定之間是否存在關聯?不妨帶著這些疑問,重新翻開原著,將散落各處的線索匯集在一起,或許就能得到答案。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王者,天龍時代的第一高手無疑就是少林派的掃地神僧了,盡管讀者總結出了「一僧、二掛、三老、四絕」的說法,但實際上那「一僧」的實力的遠超其他九人的。
不過根據掃地僧登場時的狀況來看,他怕是時日無多,哪怕是絕頂高手,能以內力續命,也終有大限,掃地僧也逃不脫這自然規律。
(掃地僧劇照)
那麼在掃地僧走后,誰會是這個時代的天下第一高手?從明面上來看,或許是段譽和虛竹了,畢竟當年的「一僧、二掛、三老、四絕」也就只有他們二人依舊活躍于武林之中,但這二人的問題也十分明顯,他們并非好事之人,他們身懷神功不假,但他們卻無心習武,也不想摻和江湖之事,久而久之,難免懈怠,武功水平不說退步,但多半是停滯不前了。
而此時的天下第一則有可能是另一位高手,筆者所指即是虛竹的徒兒。
根據《射雕英雄傳》時代的武林格局來看,那時的武林之中早已沒了靈鷲宮勢力,虛竹哪來的徒兒?
其實很簡單,虛竹所收之徒并非靈鷲宮傳人,而是丐幫傳人,在新修版金庸故事中,虛竹是成為了丐幫武功傳承的關鍵紐帶,他承上啟下,從蕭峰手中繼承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繼而傳給了一位少年英雄。
這一點在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五十回中就有提及:「過得多年,丐幫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為人穩重能干,人緣甚佳,群丐公議,推之為主。各人尊重蕭峰原意,送此人去靈鷲宮,先由虛竹考核認可,再傳他‘打狗棒法’及‘降龍十八掌’。這少年幫主不負所托,學得神功,又將丐幫整頓得蒸蒸日上,竟爾中興,丐幫自此便視靈鷲宮為恩人。」
(丐幫劇照)
這位少年修煉的是虛竹與蕭峰改良的降龍十八掌以及打狗棒法,足以讓他在后天龍時代稱霸武林。
后來黃蓉也提到過丐幫第十一代幫主力挫「洛陽五霸」的往事,說的多半就是這位少年英雄。
只是誰也沒想到,后來這少年英雄會與虛竹反目成仇,事實上更確切地說法應該是他大義滅親。
虛竹是怎麼沒的?至少從前文提及的「射雕時代沒有靈鷲宮」來看,虛竹的確是沒了,而且走得十分倉促,連靈鷲宮的傳承都沒能完成就離世了,這不免讓筆者認為故事是往比較灰暗的方向發展了。
比如虛竹后來自甘墮落,從「屠龍少年」淪為了「惡龍」。
虛竹有墮落的可能嗎?答案是肯定的。
虛竹這小子雖然自幼生長在佛門,嘴上也總說自己一心向佛,但他的實際行動卻出賣了他的內心,他在面對種種誘惑之時總是把持不住自己。
童姥在冰窖中為他弄來大魚大肉,他嘴上說不吃,可那餓得咕咕叫的肚子卻不同意,于是他只能破戒果腹。
(夢姑劇照)
童姥又擄來夢姑與他同床共枕,虛竹一開始也十分抗拒,可幾個夜晚過后,童姥沒將夢姑擄來,他反倒問起童姥那姑娘的消息,焦急得坐立不安,可見虛竹就是一張白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容易受旁人影響,而這也是他黑化的暗示。
虛竹在少室山一戰擊敗丁春秋時,書中提到他因那星宿派舊部的吹捧而變得飄飄然,而后來那幫惡人轉投靈鷲宮門下,自然會在虛竹面前進獻各種諂媚之言,久而久之,虛竹怕也難以自控,繼而被他們同化,逐漸淪為惡人。
(星宿派劇照)
而作為虛竹的傳人,那位丐幫少年英雄自然不能對墮落的師父放任不管,于是他沖上靈鷲宮,誓要找師父討個說法,可虛竹作為他的師父又如何聽得進他的勸誡?入了魔的虛竹看到的只是這臭小子在自己面前大放厥詞,于是二人一言不合便展開了一場4斗。
結局可想而知,入了魔的虛竹雖然變得心狠手辣,卻也難免因掃地僧所說的「武學障」而惹得一身病痛,實力大不如前,而那少年英雄則一身正氣,又有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的加持,于是新一代的「屠龍少年」擊敗了虛竹這「惡龍」。
這也解釋了為何丐幫視靈鷲宮為恩人,但《射雕英雄傳》卻不見丐幫與靈鷲宮有任何來往,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虛竹早就滅了,靈鷲宮也早已不復存在,只是丐幫中人念在當年虛竹對丐幫有恩,并沒有將少年英雄除掉入了魔的虛竹的事跡宣揚出去。
他們只念及虛竹的好,所以在新修版《射雕英雄傳》原著第十二回中,旁白還刻意提到了這麼一段:「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后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這掌法傳到洪七公手上,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時施展出來,王重陽等盡皆稱道。」
可見當年那少年英雄雖然手刃了恩師虛竹,卻也給虛竹留了臉面。
其實從段譽的出家之舉也能看出這一點,以段譽的為人,他根本沒理由出家,因為大理皇帝「避位」并非強制要求的,新修版中提到段譽后來在擁有一眾后妃的前提下還選擇出家,只怕也是因為虛竹的離去讓他感慨世事無常。
(段譽劇照)
而那位少年雖然做出了「弒師之舉」,卻也是出于無奈,且是造福武林的好事,自然值得被萬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