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2月9日,孟小冬出生于上海民國路同慶街觀盛里(今人民路觀盛里),乳名若蘭,本名令輝。因為生在冬月的16日,所以她取名為小冬。
她出身梨園世家,自小就耳濡目染。1912年,開始隨父在家練功,學習老生唱段。1914年,隨父赴無錫、南京、濟南等地演出,扮演娃娃生。
1915年,拜孫派老生姑父仇月祥為師,學唱老生,父親囑咐其不許入旦行。
孟小冬本身對于戲劇就有著十足的天分,再加上自小就開始練,她的戲曲未來實在是讓人期待。在這種嚴厲的教導下,孟小冬練的基本功十分地扎實,為將來成就打下了基礎。
1916年秋,首次在上海登台堂會戲《烏盆記》(后半出)。
1919年3月9月至5月15日,在師傅仇月祥、父親孟鴻群帶領下,首次赴無錫正式演出營業戲,首演劇目為《捉放曹》,掛牌時用藝名孟筱冬。同時,加盟上海大世界游樂場乾坤大京班,成為正式演員。
1920年,在乾坤大京班演出至11月合同期滿為止。12月14日,正式搭班黃金榮開設的共舞台,將藝名孟筱冬改為孟小冬,接替露蘭春在連台本戲中擔任主演
1925年春,隨白玉昆戲班抵達天津,于新民大戲院演出,與白玉昆、趙美英并掛頭牌,合演了《武家坡》《烏龍院》《汾河灣》等劇目。18歲的時候孟小冬來到了北京,她從這時開始被捧上了神壇。
與梅蘭芳、楊小樓共同演出了《霸王別姬》,而孟小冬和另外一個叫裘桂仙演的《上天台》就排在了倒數第三的位置。幾乎就和這些大軸平起平坐了。
1927年,經馮耿光等人撮合,孟小冬與梅蘭芳在馮耿光府結婚,對外保密,由此脫離舞台。
可惜的是,當時的梅蘭芳已經娶了一個妻子,名字是福芝芳。當時享有盛譽的孟小冬可以說是下嫁給了梅蘭芳。所謂兼挑之妻,只是說得好聽,根本沒有做到跟福芝芳同一地位。
這也導致孟小冬甚至進不了梅家的家門,只能居住在外面。并且他還想要讓孟小冬不再登台演出。要知道此時的孟小冬初露頭角,未來可期,她的戲曲人生將是一片輝煌。
粉絲李志剛得知了梅蘭芳和孟小冬結婚,熱血上頭拿著槍就想要去找梅蘭芳,結果誤殺其友。
1930年8月5日,因梅蘭芳祧母(伯母,梅雨田妻子)去世,梅蘭芳回北京奔喪,孟小冬也到梅宅,準備以兒媳身份為婆婆奔喪吊孝,卻被梅蘭芳妻子福芝芳阻攔。梅蘭芳勸解倆人不成,只能請孟小冬的舅父將孟小冬勸回。
孟小冬因此事與梅蘭芳失和,離開北京,回到天津,在一詹姓宅中,隨女主人吃齋念佛。
孟小冬對梅蘭芳徹底地失望,于是提出了失婚。雖然后面梅蘭芳還努力地試著想要挽回這段感情。1931年7月正式提出與梅蘭芳分手,結束了這段當時被稱作絕配的婚姻。
孟小冬脫離家庭關系,返回天津,繼續在詹宅吃齋念佛。
1933年9月5日,在天津《大公報》發表「緊急啟事」,說明其與梅蘭芳的關系,連載3天,隨后正式重返舞台。
1937年應上海黃金大戲院之邀遷址開張剪彩,杜月笙四夫人姚玉蘭將其留在身邊,同住在姚玉蘭處18層公寓(今錦江飯店),由此孟小冬與杜月笙開始有了接觸;11月,日寇占領上海,杜月笙與姚玉蘭逃往香港,孟小冬回到北京。
1938年,經杜月笙的賬房黃國棟在上海聯絡,孟小冬曾往香港九龍,與杜月笙、姚玉蘭相聚數月,后經上海返回北京
同時在北京泰豐樓,孟小冬正式拜余叔巖為師 。余叔巖每天傍晚才起床,所以孟小冬每天下午請余叔巖的琴師王瑞芝給她吊嗓練唱,然后在晚7時左右到余府學戲,至凌晨下課返家。在北京新新戲院進行了拜師后的首次公演,演唱了余叔巖親授的劇目《洪羊洞》。
1943年5月19日,余叔巖因病去世。此后,孟小冬隱居北京。
1945年,為慶祝抗戰勝利,與程硯秋在廣播電台合唱劇目《武家坡》,但因病體力不支,只唱了一句西皮導板「一馬離了西涼界」。
1945年9月,杜月笙先行返回上海,讓賬房黃國棟寫信給孟小冬,催其南下 [7] 。
孟小冬接信後來到上海,與杜月笙同住在18層公寓。
1946年約5月,孟小冬返京探母;12月北京各界為慶祝抗戰勝利,在懷仁堂開堂會戲,孟小冬與李世芳合演了劇目《武家坡》。
1948年下半年,平津戰役打響,杜月笙派人將孟小冬接到上海 。4月27日,與杜月笙、姚玉蘭遷居香港,住在堅尼地18號。1950年秋,與杜月笙在香港舉行婚禮。
雖然這個杜月笙家中也有妻子,并且還有好幾個姨太太,但是杜月笙一心一意地對孟小冬好。不僅支持孟小冬繼續登台演出,而且出手也十分大方,只要是孟小冬想要的他都盡全力捧到她面前送給她。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孟小冬分得遺產2萬美金;與姚玉蘭失和,搬出堅尼地18號,遷居銅鑼灣使館大廈公寓,深居簡出。
1964年,遷居北角繼園台5號 ,平時居家休養,練習太極拳。1967年春,與遷居台灣的姚玉蘭通長途電話,兩人重歸于好;9月,受姚玉蘭之邀請,乘安慶輪移居台灣,隨后到台北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