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中,乾隆皇帝送給了主角陳家洛一塊玉佩,上面刻著十六個字:「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後來有人根據這字的意思,另總結了八個字,可謂道盡了癡情之人的必然結局: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神雕后和倚天前有兩位傳奇人物,他們都是至情之人,可人生遭遇卻完全不同。這兩人一個是郭靖和黃蓉夫婦的女兒,峨眉派的開派祖師郭襄;另一個則是武當派的開派祖師張三豐。兩人中一個只活了不到六十歲,另一個則活了一百多歲,被人稱為活神仙。這并不是因為這八個字失靈,而是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決定的。
先來說說郭襄,這是一個標準的悲劇人物。在父母身邊無憂無慮地生活了十六年,但十六歲那年在風陵渡口的那場相逢,卻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劇。
風陵渡口初相逢,一見楊過誤終生,其實郭襄的悲劇,主要還在于她骨子里那種執拗的性格。
郭襄是桃花島一脈,癡情可謂是桃花島一脈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黃藥師在華山論劍后躋身五絕,成為天下武功最強的五個人之一,一時志得意滿。在江南游歷時,黃藥師邂逅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馮蘅。一個不通武功的弱女子,卻讓黃藥師低下高傲的頭,為之癡迷不已。
然而當馮蘅為了黃藥師的九陰真經執念傷了心神,生下黃蓉后不久就離世后,黃藥師的心也隨之死了。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二人的愛情結晶黃蓉,黃藥師早就隨之而去了。浪漫的黃藥師打造了一艘的花船,打算在黃蓉成年之后就攜帶馮蘅的冰棺出海,二人一起長眠海底。
黃藥師骨子里的癡情也影響了黃蓉,在愛情上黃蓉也完全是一個極端,只是她比較幸運,遇上了一個對的人而已。
在張家口一個酒店與郭靖的那次重逢,決定了黃蓉一生的命運。只因為貪戀郭靖給予的安全感和毫無保留的愛,黃蓉就將一生的命運完全交給了郭靖主宰。她完全淪為了這場愛情的附庸,甚至有些失去了自我。
她為郭靖付出了一切,直至死也陪在郭靖的身邊,對愛情,黃蓉是純粹的毫無保留的。
黃蓉為郭靖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郭芙繼承了郭靖的性格,有些沒心沒肺,但小女兒郭襄卻完全繼承了桃花島一脈的邪,自然也繼承了刻在桃花島一脈骨子的癡情。
風陵渡口,初出江湖的郭襄只是道聽途說楊過的事跡,就對之仰慕不已。一個女孩子,竟然敢跟著此前素不相識的人出去見人。這次見面,也決定了郭襄一生的命運。
楊過可能沒有意識到,三十多歲,經歷了情劫和諸多變故,飽經滄桑的成熟對郭襄這種情竇初開的女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再加上十六歲生日上,楊過為郭襄送上的三份禮物,成功在郭襄心頭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記。
絕情谷中,郭襄為楊過毫不思索的一躍,就已經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劇。
郭襄太過癡情,人又太聰明,思慮過多,情傷難愈,完美符合「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八字箴言。
都說郭襄是一見楊過誤終生,對張三豐來說,何嘗不是一見郭襄誤終生。神雕結局前在華山西峰,年齡尚幼,還叫張君寶的張三豐跟隨師父覺遠大師見識到了神雕時代頂尖高手的風采,也首次與郭襄邂逅。
大戰尹克丁受傷,郭襄細心地為張君寶裹傷,眼中的溫柔以及淚光讓張君寶疑惑不已,也在張君寶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郭襄送張君寶的那對鐵羅漢,張三豐一直貼身收藏了近百年,直到一百多歲,聽聞少林遭遇大變,才拿了出來想著送給少林,以期補全少林的武功。
第二次重逢后郭襄送給張三豐的那只金絲鐲兒,張三豐也一直帶在身邊,直到歲月褪盡了上面的金絲,但上面附加的情意卻永遠也不會磨滅。
只是張三豐畢竟是男兒,而且從小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他心思極為單純,腦中其實并沒有過多的彎彎繞繞。
從小就在少林跟隨師父覺遠大師在藏經閣灑掃,念經,生活得無憂無慮。在張三豐心中,他其實尚沒有明白情為何物。等他真正明白了自己的內心,知道了這可能就是愛時,兩人卻天各一方,終此一生再未重逢過。這份感情其實更類似于一種執念,遠未達到刻骨銘心的程度。
再加上此后修道數十年,張三豐的心性更加豁達,這種感情更多只是心中一種無比美好的回憶,是想之會心一笑的記憶,達不到影響他心智的程度。
就比如挫折,對有些人來說是最好的老師,是前進的動力,是奮進的源泉。但對有些人來說,挫折卻如同一道深淵,將之永遠與成功隔絕。一次挫折可能就此磨滅雄心壯志。
對張三豐來說就是這樣,愛情只是他人生之中一道美好的風景線,是點綴他生命的無數風景之一,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動力之一,不會讓他為之沉迷,為之傷心。本身心性就足夠豁達,再加上道家功夫本擅調理,這才是他高壽的原因。